-
中毒是毒物作用于机体导致组织器官出现器质性或功能性损伤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1]。我国急性中毒约占同期急诊科就诊患者比例的2.7% ~ 3.6% [2],急性中毒病死率为2.06% ~ 2.36% [3-4]。突发中毒事件是仅次于传染病的第二大类公共卫生事件,包括食品安全事件、安全生产事故、环境污染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原因造成的群体性中毒事件[5]。解毒药是中毒救治特效治疗药,中毒救治的原则之一是早期足量使用解毒药[6-7],减轻毒物对机体的损害,改善患者预后,因此世界各国均将解毒药作为应急药品储备,并作为有效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必要储备物资。为了解我国医疗卫生机构解毒药储备现况,本研究对承担政府公共卫生职能的中毒救治基地和中毒救治指定医疗机构进行了调查。
-
本研究以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州、区)、县三级中毒救治基地及中毒救治指定医疗机构为调查对象。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机构全部纳入,市(州、区)、县采取分层抽样,各行政区按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排序,将全国各省分为3层,每层抽取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再将所辖市(州、区)分3层,每层随机抽取1个市(州、区),如抽取到直辖市则每层随机抽取2个区且无需再抽取县,最后将抽取到市(州)所辖县分3层,每层随机抽取1个县。最终纳入的调查对象为150家中毒救治指定医疗机构。数据来源于2018年全国中毒卫生应急基本情况调查。
-
制定统一调查方案和调查表,分配被调查机构账户,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通过“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信息平台”填报网络调查问卷,质量负责人进行网络数据审核和查看现场资料复核。
-
设定解毒药调查清单,覆盖中毒使用常用解毒药类别,包括金属及类金属、有机磷酸酯类杀虫剂、氰化物及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剂、有机氟类杀鼠剂、抗凝血类杀鼠剂、苯二氮类药物、甲醇等毒物的解毒药,以及抗肉毒血清(A、B、E)及检测试剂、抗蛇毒血清,共24种解毒药,调查其储备、使用、调用、信息获取等情况。
-
调查问卷设计逻辑纠错,保证数据信息完整、有效。采取调查方案论证、预调查、调查员培训、专家质控、两级网络审核、抽样现场复核等多种措施,确保调查数据质量。
-
采用Excel 2019软件建立数据库,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全国150家中毒救治指定医疗机构包括:由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30家省级中毒救治基地(除西藏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9家省级中毒救治指定医疗机构;30家市(州、区)级中毒救治指定医疗机构和71家县级中毒救治指定医疗机构。其中136家医疗机构填报了解毒药储备情况,124家机构填报了解毒药储备清单。除内蒙古自治区外,29家省级中毒救治基地均有解毒药储备,储备率为96.67%(29/30)。省级、市级和县级的中毒救治基地及指定医疗机构解毒药储备率分别是95.92%(47/49)、86.67%(26/30)和88.73%(63/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2.63,P>0.05)。
-
省级中毒救治基地,以及省级、市级和县级指定医疗机构储备依据主要是参照以往中毒发生情况,比例分别是86.20%(25/29)、72.22%(13/18)、76.92%(20/26)和77.78%(49/63)。储备依据中根据上级规定,省级中毒救治基地,以及省级、市级和县级指定医疗机构比例分别为51.72%(15/29)、44.44%(8/18)、46.15%(12/26)和26.98%(17/63)。
-
填报了解毒药储备情况的136家机构中,省级中毒救治基地,以及省级、市级和县级指定医疗机构的解毒药储备方式均以实物储备为主,总占比为79.41%(108/136)。此外,资金储备总占比为2.94%,实物和资金储备总占比为17.65%。现有解毒药储备按期更新率为92.65%。见表 1。
表 1 各类医疗机构解毒药储备方式及更新情况
[机构数(占比/%)] 储备更新 省级中毒救治基地(n = 29) 省级指定医疗机构(n = 18) 市级指定医疗机构(n = 26) 县级指定医疗机构(n = 63) 合计(n = 136) 实物储备 21(72.41) 10(55.56) 23(88.46) 54(85.71) 108(79.41) 资金储备 2(6.90) 2(11.11) 0 0 4(2.94) 实物和资金 6(20.69) 6(33.33) 3(11.54) 9(14.29) 24(17.65) 按期更新 27(93.10) 13(72.22) 25(96.15) 61(96.83) 126(92.65) -
填报了解毒药储备清单的124家医疗机构中,省级中毒救治基地储备1 ~ 5种解毒药的机构占34.48%(10/29),储备6 ~ 10种解毒药的机构占62.07%(18/29),储备10种以上解毒药的机构占3.45%(1/29)。省、市、县级指定医疗机构解毒药储备种类在1 ~ 5种的占比最多,分别为71.43%(10/14)、72.00%(18/25)和85.45%(47/55)。储备的解毒药种类频次前五位依次是维生素K1(87.90%,109/124)、亚甲蓝(85.48%,106/124)、二巯丙磺钠(68.55%,85/124)、氟马西尼(56.45%,70/124)、氯解磷定(41.94%,52/124),其他类别解毒药机构储备率均低于1/4,24种解毒药中有14种储备率低于10%。见表 2。
表 2 各类医疗机构解毒药储备情况
毒物类型 解毒药名称 省级中毒救治基地(n = 29) 省级指定医疗机构(n = 14) 市级指定医疗机构(n = 25) 县级指定医疗机构(n = 55) 合计(n = 124) 储备率/% 汞、砷 二巯丙磺钠 7 9 17 52 85 68.55 二巯丁二钠 8 2 0 0 10 8.06 铅 依地酸钙钠 18 4 2 2 26 20.97 铊 普鲁士蓝① 5 2 0 0 7 5.65 钡 硫酸钠② 2 2 0 1 5 4.03 有机磷酸酯类杀虫剂 氯解磷定 20 6 9 17 52 41.94 氰化物,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剂 亚甲蓝 27 12 23 44 106 85.48 氰化物 亚硝酸异戊酯 4 2 0 0 6 4.84 亚硝酸钠 3 1 0 1 5 4.03 硫代硫酸钠 7 2 7 6 22 17.74 4-二甲氨基苯酚① 1 1 0 0 2 1.61 有机氟类杀鼠剂 乙酰胺 14 3 4 3 24 19.35 抗凝血类杀鼠剂 维生素K1 27 12 23 47 109 87.90 苯二氮 类药物氟马西尼 19 9 18 24 70 56.45 甲醇 乙醇② 1 2 1 0 4 3.23 肉毒 肉毒抗毒血清A 1 1 0 1 3 2.42 肉毒抗毒血清B 2 0 0 0 2 1.61 肉毒抗毒血清E 1 0 0 0 1 0.81 肉毒诊断血清 1 0 0 0 1 0.81 蛇毒 抗蝮蛇毒血清 4 1 6 15 26 20.97 抗五步蛇毒血清 0 1 2 9 12 9.68 抗眼镜蛇毒血清 0 0 0 1 1 0.81 抗银环蛇毒血清 1 0 0 5 6 4.84 经口吸收毒物 医用活性炭 8 3 1 2 14 11.29 -
医疗机构从医药公司购买解毒药占83.09%(113/136),其中省级中毒救治基地,以及省级、市级和县级指定医疗机构分别占75.86%(22/29)、83.33%(15/18)、84.62%(22/26)和85.71%(54/63);从生产厂家采购和上级划拨的比例分别为28.68%(39/136)和8.09%(11/136)。
-
四类机构中认为解毒药储备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的占比为43.38%(59/136)。医疗机构解毒药储备的问题中供应断货的比例最高(44.12%,60/136),其中省级中毒救治基地,以及省级、市级和县级指定医疗机构分别占51.72%(15/29),33.33%(6/18),42.31%(11/26)和44.44%(28/63)。省级中毒救治基地和省级指定医疗机构储备问题前三位均为断货、停产和采购渠道不清,市级为断货、停产和无经济回报,市、县级指定医疗机构断货是最主要的原因,比例分别为42.31%(11/26)、44.44%(28/63)。见表 3。
表 3 各类医疗机构解毒药储备问题情况
[机构数(构成比/%)] 储备问题 省级中毒救治基地(n = 29) 省级指定医疗机构(n = 18) 市级指定医疗机构(n = 26) 县级指定医疗机构(n = 63) 合计(n = 136) 解毒药停产 13(44.83) 6(33.33) 8(30.77) 7(11.11) 34(25.00) 解毒药供应断货 15(51.72) 6(33.33) 11(42.31) 28(44.44) 60(44.12) 解毒药无批号 5(17.24) 4(22.22) 5(19.23) 4(6.35) 18(13.24) 采购渠道不清 15(51.72) 5(27.78) 6(23.08) 16(25.40) 42(30.88) 缺储备资金 11(37.93) 4(22.22) 6(23.08) 21(33.33) 42(30.88) 无经济回报 8(27.59) 3(16.67) 9(34.62) 14(22.22) 34(25.00) -
调查反馈解毒药种类少的机构占63.24%(86/136),解毒药调用程序复杂的占19.85%(27/136),解毒药调用和使用中解毒药储备信息不清的占14.71%(20/136)。
-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整体布局下,我国已初步构建由国家中毒控制中心、各级疾控机构、中毒救治基地及指定医疗机构组成的中毒卫生应急网络体系[8],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中毒救治医疗机构承担公共卫生应急现场和院内中毒救治任务。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这类机构基本能够根据既往中毒发生情况和政府要求进行解毒药储备,但各级机构解毒药的储备实际现况不容乐观。我国已发布了WS/T 679--2020《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规范总则》《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参考目录(试行)》和《急性中毒的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5版)》等标准、规范和专家共识,列出了我国常见类别毒物中毒的解毒药品种目录,用于指导各队伍、机构开展中毒救治和卫生应急的解毒药储备。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四类中毒救治医疗机构只有维生素K1、亚甲蓝、二巯丙磺钠、氟马西尼和氯解磷定机构储备率超过40%,其他种类的解毒药机构储备率均低于25%,有14种解毒药的储备率均低于10%。被调查的省级中毒救治基地,以及省级、市级和县级指定医疗机构反馈解毒药储备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的接近半数(43.38%),反映了我国现有解毒药储备品种、数量及供应等方面均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应急办公室委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建设的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信息平台,每半年收集一次全国省级中毒救治基地常用解毒药储备现况,也仅有二巯丙磺钠、亚甲蓝、维生素K1和氟马西尼四种解毒药储备率超过50%。英国、科威特、黎巴嫩等国家均存在必备解毒药医院储备不完整的情况[9-11]。美国、英国和加拿大在内的十多个国家,也已多次发现各种解毒药库存不足[12]。解毒药储备不足已成为全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
-
目前我国生产的解毒药分四类情况。一是有国药批号,市场供应充足,如维生素K1、亚甲蓝、依地酸钙钠等。二是有国药批号,但目前均为独家生产供应,如抗蛇毒血清、抗肉毒血清、乙酰胺、亚硝酸异戊酯等。三是无国药批号,仅有军药批号,如普鲁士蓝、4-二甲氨基苯酚等。四是无国药批号,只能靠进口或专项组织生产储备,如活性炭粉、硫酸钠等。
虽然《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已将几种抗蛇毒血清、氰化物中毒解毒药(硫代硫酸钠)、有机磷酸酯类中毒解毒药(氯解磷定、碘解磷定、戊乙奎醚)、亚硝酸盐中毒解毒药(亚甲蓝)、阿片类中毒解毒药(纳洛酮)、鼠药解毒药(乙酰胺)和其他中毒解毒药(氟马西尼、青霉胺)共13种药品列入目录,但随着药品管理现代化,对生产企业要求具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车间,生产企业因升级改造需要加大投入,而解毒药生产利润低,企业缺乏生产动力,近年来已发生过多次抗蛇毒血清、氯解磷定、亚硝酸异戊酯等常用解毒药停产长达半年或者更长时间。
在市场经济运行下,生产企业或供应商缺乏积极性,是造成医疗机构无法完成解毒药储备和更新的重要原因。此外,解毒药储备常见的问题还包括断货问题。由于中毒发生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造成解毒药临床需求量少,某医疗机构解毒药储备时往往采购量不多。军用批号或无批号的定制药品临床使用受限,也是造成医疗机构储备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
约60%的被调查机构反馈解毒药种类少。我国目前仅有20余种特效解毒药,近40年来无新获得的国药批准的解毒药,已远远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解毒药新药研究停滞不前。由于解毒药的开发、研制投入多、产出少,病例收集困难,部分临床试验完成难度大,企业和研究机构均不愿参与,目前只能由承担储备任务的单位组织企业生产、储备,仅限用于突发事件。如果引进国外产品,也需通过新药审批程序,同样有各种困难。
解毒药由于其特殊属性,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已被列入各级各类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准备的物资储备目录中。针对用量小、企业生产不盈利的短缺品种,建议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管理部、发改委、工信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联合组织研究制定我国突发事件和生活中毒救治解毒药清单并建立储备机制,定期定点生产,以稳定药品供应和专项供应[13]。
建立解毒药审批绿色通道。鉴于解毒药的使用具有特殊性,建议在其临床试验、申请、报批、进口审批、生产、销售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建立绿色通道。同时,加快军用药品转国家药品批准文号的审批速度[14]。完善部分特殊解毒药物说明书中适应证及用法用量问题,保障临床使用的合理和合法性。
协调完善解毒药储备及信息获取途径,建立信息化数据共享机制[15]。依托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信息平台现有的资源,加大专业机构解毒药信息共享和信息利用的力度,同时创建解毒药运送的绿色通道。
优化解毒药供应与储备,通过研发保障、生产能力、救援能力和供应保障可提高药品供应能力[8]。生产储备不足、较为稀缺的、经常使用的或事件发生时需立即调用的解毒药,建议采取实物储备[16]。解毒药应按照地方为主、国家后备的原则进行储备。根据不同地区中毒疾病谱、中毒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本地工农业毒物危害现状编制本地解毒药储备计划,确定储备目录和数量,兼顾突发中毒事件和中毒个案的需要。为减少储备浪费,解毒药储备可遵照控制品种、总量平衡的动态管理原则,根据解毒药使用的需求缓急建立不同储备模式。还可借鉴美国的做法,对医院开展正式的解毒药储备脆弱性评估,以确定其对解毒药储备的具体需求[12]。
我国中毒救治指定医疗机构常用解毒药储备调查与机制完善的思考
+ 更多信息-
目的 了解我国中毒救治指定医疗机构常用解毒药储备、使用、调用等情况,为解毒药生产、研发、储备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以全国省、市、县的150家省级中毒救治基地及省级、市级、县级中毒救治指定医疗机构作为调查对象,基于2018年全国中毒卫生应急基本情况调查结果,对解毒药储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36家医疗机构填报了解毒药储备情况,124家填报了解毒药储备清单。医疗机构解毒药实物储备比例为79.41%(108/136),按期更新率为92.65%(126/136)。调查目录中24种解毒药中有14种的机构储备率低于10.00%。认为解毒药储备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比例为43.38%(59/136)。断货为影响医疗机构解毒药储备的主要问题,比例为44.12%(60/136)。调查反馈解毒药种类少的机构比例为63.24%(86/136)。 结论 中毒救治指定医疗机构的解毒药储备存在困难,药物和种类不能满足日常救治和卫生应急需求。解毒药生产、供应、储备亟需优化,需加大解毒药研发支持,建立解毒药审批绿色通道,完善解毒药储备信息获取途径。 -
表 1 各类医疗机构解毒药储备方式及更新情况
[机构数(占比/%)] 储备更新 省级中毒救治基地(n = 29) 省级指定医疗机构(n = 18) 市级指定医疗机构(n = 26) 县级指定医疗机构(n = 63) 合计(n = 136) 实物储备 21(72.41) 10(55.56) 23(88.46) 54(85.71) 108(79.41) 资金储备 2(6.90) 2(11.11) 0 0 4(2.94) 实物和资金 6(20.69) 6(33.33) 3(11.54) 9(14.29) 24(17.65) 按期更新 27(93.10) 13(72.22) 25(96.15) 61(96.83) 126(92.65) 表 2 各类医疗机构解毒药储备情况
毒物类型 解毒药名称 省级中毒救治基地(n = 29) 省级指定医疗机构(n = 14) 市级指定医疗机构(n = 25) 县级指定医疗机构(n = 55) 合计(n = 124) 储备率/% 汞、砷 二巯丙磺钠 7 9 17 52 85 68.55 二巯丁二钠 8 2 0 0 10 8.06 铅 依地酸钙钠 18 4 2 2 26 20.97 铊 普鲁士蓝① 5 2 0 0 7 5.65 钡 硫酸钠② 2 2 0 1 5 4.03 有机磷酸酯类杀虫剂 氯解磷定 20 6 9 17 52 41.94 氰化物,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剂 亚甲蓝 27 12 23 44 106 85.48 氰化物 亚硝酸异戊酯 4 2 0 0 6 4.84 亚硝酸钠 3 1 0 1 5 4.03 硫代硫酸钠 7 2 7 6 22 17.74 4-二甲氨基苯酚① 1 1 0 0 2 1.61 有机氟类杀鼠剂 乙酰胺 14 3 4 3 24 19.35 抗凝血类杀鼠剂 维生素K1 27 12 23 47 109 87.90 苯二氮 类药物氟马西尼 19 9 18 24 70 56.45 甲醇 乙醇② 1 2 1 0 4 3.23 肉毒 肉毒抗毒血清A 1 1 0 1 3 2.42 肉毒抗毒血清B 2 0 0 0 2 1.61 肉毒抗毒血清E 1 0 0 0 1 0.81 肉毒诊断血清 1 0 0 0 1 0.81 蛇毒 抗蝮蛇毒血清 4 1 6 15 26 20.97 抗五步蛇毒血清 0 1 2 9 12 9.68 抗眼镜蛇毒血清 0 0 0 1 1 0.81 抗银环蛇毒血清 1 0 0 5 6 4.84 经口吸收毒物 医用活性炭 8 3 1 2 14 11.29 表 3 各类医疗机构解毒药储备问题情况
[机构数(构成比/%)] 储备问题 省级中毒救治基地(n = 29) 省级指定医疗机构(n = 18) 市级指定医疗机构(n = 26) 县级指定医疗机构(n = 63) 合计(n = 136) 解毒药停产 13(44.83) 6(33.33) 8(30.77) 7(11.11) 34(25.00) 解毒药供应断货 15(51.72) 6(33.33) 11(42.31) 28(44.44) 60(44.12) 解毒药无批号 5(17.24) 4(22.22) 5(19.23) 4(6.35) 18(13.24) 采购渠道不清 15(51.72) 5(27.78) 6(23.08) 16(25.40) 42(30.88) 缺储备资金 11(37.93) 4(22.22) 6(23.08) 21(33.33) 42(30.88) 无经济回报 8(27.59) 3(16.67) 9(34.62) 14(22.22) 34(25.00) -
[1] 孙承业. 实用急性中毒全书: 第2版[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0: 5. [2] 周亚雄, 曹钰. 从宏观到微观, 加强急性中毒的防与治[J]. 华西医学, 2014, 29(6): 1001-1003.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XYX201406001.htm [3] 陈兴, 侯天文, 李玮, 等. 我国急性中毒流行病学现状分析[J]. 医学综述, 2008, 14(15): 2374-2376. doi: 10.3969/j.issn.1006-2084.2008.15.045 [4] 赵倩, 洪广亮, 赵光举, 等. 我国综合性医院急性中毒流行病学现状分析[J]. 临床急诊杂志, 2016, 17(2): 131-136.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ZLC201602018.htm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规范总则: WS/T 679-2020[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20. [6] 张文武. 解毒药在急性中毒中的应用[J]. 临床急诊杂志, 2015, 16(10): 749-752.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ZLC201510009.htm [7]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 中国毒理学会中毒与救治专业委员会. 急性中毒的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J].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16, 2(6): 333-347.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YJWS201606003.htm [8] 周静, 袁媛, 郎楠, 等. 我国中毒事件卫生应急能力建设与提升[J]. 疾病监测, 2020, 35(10): 883-887. doi: 10.3784/j.issn.1003-9961.2020.10.005 [9] HARNETT J T, VITHLANI S, SOBHDAM S, et al. National audit of antidote stocking in UK emergency departments[J]. Eur J Hosp Pharm, 2021, 28(4): 217-222. doi: 10.1136/ejhpharm-2019-001988 [10] AL-TAWEEL D, AL-HAQAN A, QABAZARD B, et al. Availability of antidotes in Kuwait: a national audit[J]. J Emerg Med, 2020, 58(20): 305-312. [11] MANSOUR A, Al-BIZRI L, El-MAAMARY J, et al. National study on the adequacy of antidotes stocking in Lebanese hospitals providing emergency care[J]. BMC Pharmacol Toxicol, 2016, 17(1): 51. doi: 10.1186/s40360-016-0092-7 [12] DART R C, GOLDFRANK L R, ERSTAD B L, et al. Expert consensus guidelines for stocking of antidotes in hospitals that provide emergency care[J]. Ann Emerg Med, 2018, 71(3): 314-325. e1. doi: 10.1016/j.annemergmed.2017.05.021 [13] 陈慧, 庄文斌, 陈吉生. 不同级别的医疗卫生机构短缺基本药物相关情况的调查分析[J]. 中国药房, 2014, 25(16): 1453-1455.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GYA201416006.htm [14] 周静, 孙承业. 关于解毒药短缺问题的思考[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3, 15(1): 4-5. [15] 沈双双, 施芳红, 李浩, 等. 医疗机构药品战略储备虚拟库存构建对策[J]. 中国药业, 2020(10): 72-75.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YYGZ202010022.htm [16]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 关于印发全国医疗机构卫生应急工作规范(试行)和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应急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 国卫办应急发[2015]54号[A]. 2015-1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