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界存在数以万计的天然有毒有害物质,工业革命加速了人类对自然认知的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物质合成的速度快速增加[1]。截至2021年,美国化学会的下设组织化学文摘社(Chemical Abstracts Service,CAS)已注册的化学物质数量超1.5亿种,而在过去4年注册量达到5 000万种。化学工业的发展在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人们接触有毒物质的概率。2011—2012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事件网络直报系统”中报告的突发中毒事件数量约占所有报告事件数量的20% [2]。据国家卫生健康委2009—2014年公布的数据,平均每天约有12.43起突发中毒事件,51.94人中毒。
中毒事件频发严重危害了人民的生命安全,破坏了经济社会的稳定运行。因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依托于医疗卫生机构,从2010年开始建设国家级中毒类卫生应急处置队伍。目前已建成5支队伍,其中国家突发中毒事件处置队3支(车载化),国家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移动处置中心2支(航空化)[3]。2020年,为提升国家卫生应急队伍有序、有效处置重特大突发事件的能力,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了国家卫生应急队伍现场处置能力提升项目实施方案,在前期国家卫生应急队伍建设的基础上,更新42支国家卫生应急队伍(车载队伍)及11支国家卫生应急队伍(帐篷队伍)的装备。本文通过对国家(重庆)突发中毒事件处置队的建设过程以及队伍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探讨新形势下国家突发中毒事件处置队伍建设运行及能力提升的方向。
-
我国国家级突发中毒事件处置队伍分两批建设,第一批3支国家突发中毒事件处置队,分别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卫生健康委、重庆市卫生健康委组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庆市职业病防治院负责承建;其中国家(重庆)突发中毒事件处置队于2014年5月经原国家卫生计生委验收通过,是最后建成的一支车载化中毒类卫生应急处置队伍[4]。
-
国家(重庆)突发中毒事件处置队按照“统一规划、填平补齐,规模适度、科学管理,平战结合、反应迅速”的建设原则,以建设一支技术精湛、装备精良、反应迅速、处置高效,车载化、集成化、自我保障化的队伍为目标进行组建。
-
国家(重庆)突发中毒事件处置队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人员组建、机制建设、物资装备建设和培训演练等。
-
队员遴选由队员自愿报名,经所在单位同意后统一报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审核确定。队员专业范围涵盖卫生应急管理、临床医学、公共卫生、理化检测、后勤保障、设备维修等[3]。经过多次人员岗位调整后,目前国家(重庆)突发中毒事件处置队以重庆市职业病防治院为核心,由重庆市8家医疗卫生机构抽调人员联合组建,队员共103人,定岗64个,其中综合协调单元岗位12个,中毒控制单元岗位37个,保障单元岗位15个(含驾驶员岗9个);中毒控制单元37个岗位队员均严格按照A、B角配置。
-
在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和重庆市职业病防治院层面,均有专门的部门和专人负责队伍的调度管理工作。根据队伍管理要求,先后制定了《重庆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国家(重庆)突发中毒事件处置队管理办法》《国家(重庆)突发中毒事件处置队岗位职责》《卫生应急设备使用作业指导书》《急性中毒现场急救预案》《卫生应急物资管理办法》等系列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明晰了岗位职责、工作流程、物资配备及处置能力要求,确保卫生应急队伍在执行任务过程中高效有序。每年财政固定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卫生应急物资、特效解毒剂及设备的补充更新,也用于开展队员的培训和演练以及应急车辆的运维。
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项应急预案的通知》(渝府办发〔2020〕108号)中关于中毒控制机构的要求,明确了重庆市三级中毒控制网络。国家突发中毒事件处置队依托重庆市职业病防治院(重庆市中毒控制中心)负责全市重大中毒事件病例救治,负责指导各中毒控制分中心和医疗机构开展中毒救治工作;设立万州、长寿中毒控制分中心,重点负责区域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做好重点中毒控制药品、防护设备、装备等物资储备;重庆三峡中心医院、黔江中心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分别负责区域内相关中毒病例(伤员)救治和本片区各区县医疗机构中毒救治指导工作;区县中毒控制工作依托区县综合性医院(含中医医院)及疾控机构,共同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中毒事件调查处置和病人救治工作。
-
国家(重庆)突发中毒事件处置队在建设之初,是从通讯指挥、中毒处置、后勤保障三大功能分类,按照“填平补齐、节约实用”的原则,配齐应急处置装备,确保应急队伍能够胜任履行职责任务的装备和保障的要求。经过近10年的建设和发展,队伍装备已多次更新,装备物资涵盖通讯指挥、现场采样及流调、现场洗消、现场急救、毒物检测、个体防护、后勤保障、药品耗材等,形成了以车载化装备为主,箱组化装备为辅的装备组成模式,见表 1。现场临床救治设备部分与国家(重庆)紧急医学救援队共用。
表 1 国家(重庆)突发中毒事件处置队主要装备配置情况
类别 名称 数量 单位 通讯指挥 对讲机 20 部 手提电脑 2 台 卫星通信指挥车(含通信系统、移动医院信息平台等) 1 辆 应急指挥车 1 辆 中毒处置 各类防护服(含A、B、C级) 300 套 各类防护面罩 800 副(包、个) 防护设备检测、洗消、转运、降温等配套设备 40 套 现场洗消系统(含3顶洗消帐篷,2套供水加热设备) 1 套 便携式洗消设备(眼、皮肤) 8 套 敌腐特灵 100 瓶 化学泄漏应急处理包 1 箱 便携式检测设备(质谱仪、光度计等) 10 台 各类气体检测仪 40 台 手持式化学探测器 2 台 样品收集、采样装置(瓶、泵、袋、容器) 1 000 个 样本保存箱 8 个 风向风速仪 2 个 喷雾消杀无人机 1 架 现场监测调查无人机 1 架 特殊环境无人检测智能设备 1 台 各类担架 8 个 无创多参数检测仪 10 台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仪 1 套 抢救设备(含呼吸机、监护仪、除颤仪等) 若干 台 洗消车 1 辆 毒物检测车 1 辆 监护救护车 1 辆 后勤保障 各类手电 20 个 各类照明设备(含月球灯) 40 个 便携式设备 20 台(套) 个人生活物资 40 套 餐饮保障设备(冰箱、电饭锅等) 20 个(台) 宿营帐篷(含防潮垫、睡袋等) 60 套 全地形车 1 辆 生活保障车 1 辆 净水车 1 辆 物资运输车 1 辆 宿营车 1 辆 人员运输车 1 辆 (1)通信指挥装备:主要包括应急指挥车、卫星通信车、对讲机、卫星电话、办公设备、网络设备、无人机、指挥帐篷等,通过这些设备实现现场指挥部、队员、后方之间的联络、数据传输等功能。
(2)中毒处置装备:主要包括个体防护装备、现场采样设备、毒物检测设备、现场洗消设备、现场急救设备。具体包括毒物检测车、洗消车、洗消帐篷及配套设备、多种现场毒物检测设备,如便携式气体检测仪、手持式化学毒剂探测器检测仪、多组单一气体检测仪、便携式挥发性有机物检测仪、Tru Defender FTX不明化学物质现场快速鉴定系统(红外)、First Defender RM不明化学物质现场快速鉴定系统(拉曼)、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仪等,能够现场快速检测200余种有毒有害物质;还配备了各级个人防护服、动力送风呼吸防护器、携气式呼吸防护器、全面罩、半面罩等个体防护用品。
(3)后勤保障装备:主要依托装备车辆及车载设备实现队伍的物资运输、野外生存以及移动医院展开后的水电、生活、食宿等保障,包括净水车、生活保障车、宿营车、油电车、淋浴车、物资运输车等。
-
国家(重庆)突发中毒事件处置队每年根据队伍实际情况制定年度训练计划,并按照计划组织开展队伍训练。训练依照《国家(重庆)卫生应急队伍通用能力训练大纲》要求开展,具体课目包括:作风纪律训练、理论知识培训、基础体能训练、专业装备使用训练、自我保障训练和专业合成训练。
新进队员编入队伍后,一年内应至少完成一遍全部课目的集中训练;全体队员每年至少参加一次体能和专业合成课目的训练及考核;除体能训练和专业合成外的其他课目,已参加过全部课目集中训练的队员应每三年再完成一遍全课目的训练。
2013年以来,国家(重庆)突发中毒事件处置队参加各级各类拉练、训练、演练等活动共计39次,累计参训640人次,训练108 d,出动装备车辆143台次。
-
应急预案制定后,未依据应急预案流程开展全要素实战演练,主要演练的是仪器设备操作和使用的训练,中毒事件处置全流程演练较少,演练与实际结合不密切。预案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有待进一步的验证和完善。
-
目前,队伍的处置流程和物资管理还处于人工登记阶段,未进入信息化、数字化管理阶段,工作效率低;未形成一整套院前急救处理的信息化系统,队伍的信息化程度低。
-
每年市财政对中毒处置队有一定固定资金投入,主要是应急车辆的维护和保养,但是金额有限,以至于储备物品、药品不能及时更新、补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队伍的运行。
-
因队伍建成到现在已有近10年,以前购置的实验室检测设备老化、单一,配置的大型装备车适用性较差、部分配件在现在形势下已不实用。由于设备老化,在执行任务过程中时常出现故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卫生应急任务的执行效率。
-
政府层面对国家(重庆)突发中毒事件处置队的激励措施不够[5],队员身份缺乏荣誉感,缺乏吸引力,不能吸引优秀人员加入;同时队员们在执行任务、培训演练、战备值班时只能依靠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少部分队员因工作繁忙或缺乏动力,存在对待突发中毒事件处置工作不够上心、对待任务有畏难情绪等情况。
-
目前,中毒处置队专业人才短缺,整体梯队尚未形成,人才有青黄不接的现象,严重影响队伍的后续运行及发展。中毒应急检测属于医学的冷门学科,专业人员引进、留住困难。基础人才的缺乏,影响了队伍业务水平的提高。
-
近年来,我国对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日益重视。2021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其中明确提出继续加强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强化危险品处置及紧急医疗救治核心能力的要求。为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国家突发中毒事件处置队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能力,实现卫生应急平时准备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四化”(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信息化),逐步建设成一支科学规范、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卫生应急处置队伍,大幅度提升突发中毒事件处置能力,有效满足各类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的需要。因此,作者认为国家(重庆)突发中毒事件处置队应从下述几个方面加强队伍的建设。
-
(1)强化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同时结合队伍开展工作的实际,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完善预案,使预案的系统性、实用性不断提高。结合承建单位及队伍实际情况,兼顾近期与长期发展,定期修订补充队伍的现场工作制度、培训演练制度、应急物资管理制度、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制度等[6]。
(2)强化队伍日常运行保障,积极争取财政资金在队伍建设上加大投入,建立长效投入及运行保障机制,确保国家突发中毒事件处置队的正常运行,对实验室的重点老旧设备更新换代,对重要的大型中毒应急检测设备按照“一备二,甚至一备三”的标准进行配置,为中毒应急检测工作提供稳定、可靠的保障。
(3)按照突发中毒应急处置预案要求落实防护装备的个体化配置,尽可能地加强物资储备和应急装备配备,尤其是加强罕见、重大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物资的储备,不断强化物资设备优化[7]。
(4)加强与高校、企业等第三方的合作,为突发中毒事件处置队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撑,开展专业人才的培养和现场处置装备、技术的研发,提升队伍中毒处置水平。
(5)以建设人才梯队为核心,强化人才队伍保障能力,加大学科建设投入,完善支持学科建设的配套措施,多举措并举缓解中毒相关人才紧缺的状况,特别是针对中毒检测等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加大培养力度,建立高质量、稳定的人才培养体系。
-
(1)推进队伍信息化“大脑+神经系统”的建设,将处置队伍的各个功能模块、数据终端(如电子伤票系统、物资管理系统、可视电话、卫星定位系统、现场环境检测设备等)有机地连接起来,提升突发中毒事件现场各类信息动态采集、汇总整合、通信通联及现场指挥决策能力,实现应急指挥的可视化、现场图像调度、远程视频会商,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和科学指挥决策能力[6]。建立应急队员人员资料信息库,通过信息软件的形式,实现人员自动化管理,实时掌握可抽调人员的信息。
(2)提升远程和智能化装备。在现场检测或流调中,使用现场调查检测无人机、特殊环境移动检测智能机器人等设备,对高度危险特殊环境下的场地进行监测调查,在人员难以进入的环境下携带各类传感器实现气体、液体、粉末、辐射源等取样及检测,使得队伍向事故现场侦测无人与有人相结合方向发展,拓展高危环境的监测能力。
-
(1)结合国内其他应急队伍的后勤保障装备,对现有的装备,如生活保障车、物资运输车等车辆的箱体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使其更贴合需求。同时,在稳步提升整建制队伍的保障能力的基础上,大力提升小分队、先遣队的后勤保障能力,配备便携式炊事、净水等设备,提升其生存能力。
(2)探索学习兄弟省份模式,与第三方公司签订物资运输协议,部分物资由第三方安排车辆和人员负责运输,减轻专业救援队伍的物资运输压力。必要的情况下,可租借第三方公司的物资库房,建立队伍的卫生应急库房,由第三方进行物资的具体管理,专业的事情由专业的人去完成,使队伍能够集中精力搞好其他工作。
-
培训和演练是保持国家突发中毒事件处置队队员能力及应急状态,检验队伍现场处置流程缺陷,提升实战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培训方面,要坚持持续性、规范化的培训,制定贴合实战需求的训练科目,完善队员的训练考核机制,每一位队员都熟练掌握相关的技能。定期组织模块化专项演练和贴近实战的、无脚本的综合性演练,通过演练促进队员在实战中对技能的熟练运用。培养具有医学背景的模拟伤员参与实战演练,包括大量的初级伤员和少部分高级伤员,这类伤员在演练中可以很好地与队员进行互动,尽可能地展现真实现场伤员的表现,可以根据队员采取不同的处置措施,做出合适的应对,从而让演练更具有真实感,而高级伤员本身也可作为演练的考官,判断队员的技能掌握程度,找出不足。
由于突发中毒事件,特别是气体类中毒事件的特殊性,训练演练并不能完全模拟灾害现场的环境,难以达到真正的实战化训练效果,这些可以通过建立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augmented reality,VR-AR)训练平台来解决,利用各种可穿戴设备使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进行交互,模拟各种不同的真实急救场景,结合交互式综合诊疗模拟人进行交互式处置能力训练,全面训练队员的卫生应急思维及专业技能。目前国家(重庆)突发中毒事件处置队正在进行虚拟情景化智能综合训练考核系统的开发。
-
国家(重庆)突发中毒事件处置队是一支车载化队伍,依托国内畅通的道路网络进行移动,一旦遇到灾难发生地附近交通路网中断,短时间恢复困难,就难以以最快的时间开展救援工作,这个时候就需要一支小分队先期进入灾难发生地开展工作。这支队伍应该采取模块化组合,根据不同的任务召集不同岗位的队员,携带便携化、箱组化、轻量化的装备,开展路况侦查、现场情况调查、短周期救援等任务。
国家(重庆)突发中毒事件处置队伍经过近10年的建设和发展,参与突发中毒事件处置20余起,在事件处置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同时借鉴国内外突发事件处置队伍建设及处置经验[8-9],逐步完善相关制度和机制,提高处置能力,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及社会稳定保驾护航。
国家突发中毒事件处置队伍建设运行与能力提升的探析与实践:以“国家(重庆)队”为例
+ 更多信息-
对国家(重庆)突发中毒事件处置队伍近年来的建设运行情况进行分析,以指导国家突发中毒事件处置队伍建设,提升队伍的应急救援能力。从运行机制、物资方面和人力资源几方面进行分析,认为预案实操性不强、信息化程度低、保障机制不完善、专业人才缺乏是队伍运行的主要问题。建议在预案制定、信息化建设、队伍训练、激励机制方面加强研究,不断提升队伍应急处置能力。
-
表 1 国家(重庆)突发中毒事件处置队主要装备配置情况
类别 名称 数量 单位 通讯指挥 对讲机 20 部 手提电脑 2 台 卫星通信指挥车(含通信系统、移动医院信息平台等) 1 辆 应急指挥车 1 辆 中毒处置 各类防护服(含A、B、C级) 300 套 各类防护面罩 800 副(包、个) 防护设备检测、洗消、转运、降温等配套设备 40 套 现场洗消系统(含3顶洗消帐篷,2套供水加热设备) 1 套 便携式洗消设备(眼、皮肤) 8 套 敌腐特灵 100 瓶 化学泄漏应急处理包 1 箱 便携式检测设备(质谱仪、光度计等) 10 台 各类气体检测仪 40 台 手持式化学探测器 2 台 样品收集、采样装置(瓶、泵、袋、容器) 1 000 个 样本保存箱 8 个 风向风速仪 2 个 喷雾消杀无人机 1 架 现场监测调查无人机 1 架 特殊环境无人检测智能设备 1 台 各类担架 8 个 无创多参数检测仪 10 台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仪 1 套 抢救设备(含呼吸机、监护仪、除颤仪等) 若干 台 洗消车 1 辆 毒物检测车 1 辆 监护救护车 1 辆 后勤保障 各类手电 20 个 各类照明设备(含月球灯) 40 个 便携式设备 20 台(套) 个人生活物资 40 套 餐饮保障设备(冰箱、电饭锅等) 20 个(台) 宿营帐篷(含防潮垫、睡袋等) 60 套 全地形车 1 辆 生活保障车 1 辆 净水车 1 辆 物资运输车 1 辆 宿营车 1 辆 人员运输车 1 辆 -
[1] 孙承业. 毒物危害现状和救援中急需解决的问题[J]. 中国医刊, 2004(1): 6-8.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GYI200401003.htm [2] 周静, 蒋绍锋, 袁媛, 等. 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信息平台构建及应用[J]. 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 2013, 10(3): 225-229.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WSGL201303015.htm [3] 孟冲, 王佃国, 商德亚, 等. 国家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移动处置中心建设经验探讨[J]. 中国灾害救援医学, 2021, 9(4): 954-958.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YZH202104014.htm [4] 史娜, 江嘉欣, 陈嘉斌. 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救援体系研究[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21, 39(2): 210-214.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21.02.019 [5] 赵英英, 郑亚群. 三级综合医院应急医疗救援队伍建设[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8, 25(9): 839-840;851.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FYG201809014.htm [6] 李远辉, 刘玉龙, 于军. 国家级核应急医学救援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思考[J]. 辐射防护通讯, 2020, 40(增刊1): 2-6.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EFE2020Z1002.htm [7] 宋宫儒, 焦艳波, 安丽娜, 等. 我国国家卫生应急救援队的实践与改进探索[J]. 中国灾害救援医学, 2019, 7(4)4: 190-193.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YZH201904007.htm [8] 刘晓强, 杨军, 周延, 等. 云南省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伍建设研究[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4, 9(10): 880-882.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REDI201601014.htm [9] 李春晖, 李国逊, 张磊, 等. 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天津)的建设经验探讨[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20, 27(5): 630-6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