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尘肺病和职业性噪声聋是我国的第一大类和第二大类职业病[1],生产性粉尘和噪声分别是导致尘肺病和职业性噪声聋的唯一因素。石材加工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生产性粉尘和噪声,作业工人可能同时暴露于粉尘和噪声中,受到粉尘和噪声的联合作用[2-4],因此对石材加工企业中的粉尘和噪声开展健康风险评估是保护劳动者健康的必要手段。我国已经出台了化学有害因素风险评估的相关导则[5],很多研究者也已采用多种风险评估方法对作业场所中粉尘或噪声进行了风险评估,但是还未见到对石材加工企业粉尘和噪声进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的实践应用。本研究选用职业危害风险指数评估法[6]、国际采矿与金属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Mining and Metals,ICMM)[7]模型和我国有害作业分级法[8-9]对某石材加工企业中粉尘和噪声作业岗位进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以探索不同风险评估方法在粉尘和噪声作业岗位风险评估中的可用性和适用性。
-
选取天津市某石材加工企业为调查现场,对所有粉尘和噪声危害岗位进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
-
以用人单位提供的资料为基础,调查该企业的生产工艺、原辅料、岗位工种、粉尘和噪声危害接触情况、职业病防护措施种类和运行情况、防护用品等情况,现场的采样和检测均按照国家标准规范操作。
-
职业危害风险指数评估法的计算公式:风险指数R = 2健康效应等级 × 2暴露比值 ×作业条件等级。根据R值将风险等级分为5个:无危害(0 ~ 6),轻度危害(7 ~ 11),中度危害(12 ~ 23),高度危害(24 ~ 80),极度危害(> 80)。
生产性粉尘的健康效应等级:依据作业分级指数G判断,G = WM × WB × WL,其中WM为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权重数;WB为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的职业接触比值权重数;WL为劳动者的体力劳动强度权重数,参考GBZ/T 229.1—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进行计算,当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质量分数小于10%,且现场检测结果显示接触比值< 1时,健康效应等级为0。噪声的健康效应等级:连续噪声为1级,脉冲噪声为2级。
暴露比值和作业条件等级的计算公式参考相关文献[6, 10],作业条件等级标准见表 1。
表 1 作业条件等级划分标准
等级 暴露人数 暴露时间/(h/工作班) 工程防护措施 个体防护措施使用率/% 5 >50 >12 无 ≤ 20 4 26 ~ 50 9 ~ 12 整体换气、消噪或防尘 21 ~ 50 3 16 ~ 25 6 ~ 8 局部控制,效果不明确 51 ~ 80 2 6 ~ 15 3 ~ 5 局部控制,效果明确 81 ~ 90 1 ≤ 5 ≤ 2 密闭设施 >90 -
ICMM模型的计算公式:风险等级R = C × PrE × PeE × U,由计算出的R值将风险等级分为5个:可容忍的风险(< 20),潜在的风险(20 ~ 69),高风险(70 ~ 199),非常高的风险(200 ~ 399),不可容忍的风险(≥ 400)。
其中C为职业健康后果等级,PrE为暴露概率,PeE为暴露时间,U为不确定性,根据风险程度和暴露评估的不确定性赋值,确定为1,不确定为2,非常不确定为3。各要素的赋值见表 2。
表 2 ICMM模型中风险因素的赋值
危害因素 赋值 后果(C) 小病且缺勤7 d或更少 1 重大疾病且缺勤超过7 d但少于14 d 7 严重疾病且缺勤超过14 d 15 重大残疾 50 1人或多人死亡 100 暴露概率(PrE) 可以想到但不可能发生 0.5 只有极小可能(发生在某个地方) 1 不常见,但可能 3 间歇性 6 连续超过 10 暴露时间(PeE) 极少(每年1次) 0.5 较少(每年几次) 1 短时间暴露(每月几次) 2 每个工作班连续暴露1 ~ 2 h 3 每个工作班连续暴露2 ~ 4 h 6 每个工作班8 h连续暴露 10 -
参考GBZ/T 229.1—2010[8],依据游离二氧化硅质量分数、职业接触比值和劳动者的体力劳动强度等要素对生产性粉尘作业岗位进行分级。粉尘作业分级指数计算公式:G = WM × WB × WL,式中:G为分级指数;WM为粉尘中游离SiO2质量分数的权重数;WB为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职业接触比值的权重数;WL为劳动者体力劳动强度的权重数。生产性粉尘作业按危害程度分为4级:相对无害作业(0级,G = 0)、轻度危害作业(Ⅰ级,0 < G ≤ 6)、中度危害作业(Ⅱ级,6 < G ≤ 16)和高度危害作业(Ⅲ级,G > 16)。
参考GBZ/T 229.4—201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第4部分:噪声》[9],依据劳动者接触噪声水平和接触时间对噪声作业岗位进行分级,共分为5级,等效声级LEX,8 h < 85 dB(A)为0级(相对无害),85 ≤ LEX,8 h < 90 dB(A)为Ⅰ级(轻度危害),90 ≤ LEX,8 h < 95 dB(A)为Ⅱ级(中度危害),95 ≤ LEX,8 h < 100 dB(A)为Ⅲ级(重度危害),LEX,8 h ≥ 100 dB(A)为Ⅳ级(极重危害)。
-
将风险等级结果转换为风险比值(risk ratio,RR)再进行比较。RR值由R值与总风险等级数的比值,划分为5级:1级(≤ 0.2,可忽略风险),2级(> 0.2 ~ 0.4,低风险),3级(> 0.4 ~ 0.6,中等风险),4级(> 0.6 ~ 0.8,高风险),5级(> 0.8 ~ 1.0,极高风险)。
-
该石材加工企业职工273人,其中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196人,工作班制为白班制,工作时间均为每天8 h,每周工作5 d。该企业以外购的大理石荒料为原料,主要生产大理石板材,年产120万m2,工艺流程为:大理石荒料→切割→抛光机→烘干→补胶打磨→异形加工→拼板→待售。根据作业情况,将该企业现场划分为大板加工单元和异形加工单元,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大理石粉尘和噪声等。该企业作业现场采用机械自动化作业方式,所有产生粉尘的岗位均采用整体通风和局部排风的工程防护措施,但是厂房未进行降噪设计,无任何的噪声防护措施。企业为员工配发了3M 3N11CN防护口罩和3M 1110防护耳塞,但是没有进行防护用品佩戴的培训,现场调查发现大部分员工未佩戴防护口罩,少数员工佩戴防护耳塞,个人防护用品的佩戴率 < 20%。各岗位的大理石粉尘和噪声的接触和检测结果见表 3。
表 3 粉尘和噪声的现场调查和检测结果
岗位 暴露人数 暴露时间/(h/d) 危害因素 检测结果① 接触限值② 大板切割 6 2 大理石粉尘 0.3 4 噪声 83.0 85 抛光操作 6 8 大理石粉尘 1.9 4 噪声 83.9 85 补胶打磨 19 8 大理石粉尘 1.4 4 噪声 84.3 85 异形加工 20 8 大理石粉尘 1.1 4 噪声 86.2 85 小板切割 19 8 大理石粉尘 1.0 4 噪声 85.2 85 平切操作 10 8 大理石粉尘 1.2 4 噪声 85.5 85 干磨 23 8 大理石粉尘 1.3 4 噪声 87.2 85 湿磨 20 8 噪声 85.9 85 注:①大理石粉尘的检测结果为呼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mg/m3;噪声检测结果为8 h等效声级,dB(A);以上均为各岗位的检测最大值;②大理石粉尘接触限值为呼尘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噪声接触限值为8 h等效声级,dB(A)。 -
经过标准化转化,职业危害风险指数评估法评估结果显示,各大理石粉尘危害暴露岗位的风险比值均为1级,噪声危害暴露岗位中大板切割岗位风险比值为2级,其余岗位均为3级。ICMM模型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大理石粉尘危害暴露岗位中仅大板切割岗位的风险比值为1级,其余岗位均为2级;噪声危害暴露岗位中大板切割岗位的风险比值为4级,其余岗位均为5级。我国有害作业分级法评估结果显示,各大理石粉尘危害暴露岗位的风险比值均为1级,噪声危害暴露岗位中大板切割、抛光操作和补胶打磨岗位为1级,其余岗位均为2级。见表 4。
表 4 某石材加工企业不同岗位粉尘和噪声暴露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结果
危害因素 岗位 职业危害风险指数法 ICMM模型 有害作业分级法 健康效应等级 暴露比值 暴露时间等级 暴露人数等级 工程防护等级 个体防护等级 R RR C PrE PeE U R RR RR 大理石粉尘 大板切割 0 0.075 1 2 2 5 2.23 1 1 3 6 1 18 1 1 抛光操作 0 0.475 3 2 2 5 3.87 1 1 3 10 1 30 2 1 补胶打磨 0 0.350 3 3 2 5 3.93 1 1 3 10 1 30 2 1 异形加工 0 0.275 3 3 2 5 3.73 1 1 3 10 1 30 2 1 小板切割 0 0.250 3 3 2 5 3.66 1 1 3 10 1 30 2 1 平切操作 0 0.300 3 2 2 5 3.43 1 1 3 10 1 30 2 1 干磨 0 0.325 3 3 2 5 3.86 1 1 3 10 1 30 2 1 噪声 大板切割 1 0.976 1 2 5 5 10.46 2 7 6 6 1 252 4 1 抛光操作 1 0.987 3 2 5 5 13.87 3 7 6 10 1 420 5 1 补胶打磨 1 0.992 3 3 5 5 15.41 3 7 6 10 1 420 5 1 异形加工 1 1.014 3 3 5 5 15.65 3 15 10 10 1 1 500 5 2 小板切割 1 1.002 3 3 5 5 15.52 3 15 10 10 1 1 500 5 2 平切操作 1 1.006 3 2 5 5 14.06 3 15 10 10 1 1 500 5 2 干磨 1 1.026 3 3 5 5 15.77 3 15 10 10 1 1 500 5 2 湿磨 1 1.011 3 3 5 5 15.61 3 15 10 10 1 1 500 5 2 -
石材加工行业的主要危害因素是生产性粉尘和噪声,作业工人可能同时接触粉尘和噪声,受到粉尘和噪声的联合作用。苏小棠等[11]研究发现,石材加工作业人员的呼吸、听觉神经、心血管、血液和肝肾等系统出现的异常情况与长期接触超标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对典型岗位的粉尘和噪声进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为制定相应的职业卫生管理和防护措施提供有力的依据。本研究采用职业危害风险指数法、ICMM风险评估模型和我国有害作业分级法对某石材加工企业粉尘和噪声岗位进行了危害风险评估。评估结果显示,对于粉尘危害,职业危害风险指数评估法与我国有害作业分级法的评估结果一致,各大理石粉尘岗位危害均为可忽略风险(1级);ICMM模型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大板切割岗位为可忽略风险(1级),其余岗位均为低风险(2级)。对于噪声危害,职业危害风险指数法评估结果显示,大板切割岗位为低风险(2级),其余岗位均为中等风险(3级);ICMM模型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大板切割岗位为高风险(4级),其余岗位均为极高风险(5级)。我国有害作业分级法评估结果显示,大板切割、抛光操作和补胶打磨岗位为可忽略风险(1级),其余岗位均为低风险(2级)。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各方法评估的风险依次为:ICMM模型法 > 职业危害风险指数评估法 > 我国有害作业分级法,与梁志明等[12-13]的研究结果一致。
关于粉尘危害的评估,由于游离二氧化硅的质量分数和接触比值是职业危害风险指数评估法和我国有害作业分级法中的重要考量部分,本研究选择的企业以天然大理石荒料为原料,其游离二氧化硅的质量分数小于10%,现场检测结果显示接触比值均 < 1,且该企业的粉尘的工程防护措施较为完善,因此,职业危害风险指数评估法与我国有害作业分级法评估结果都显示各大理石粉尘岗位危害为可忽略风险,这与方锦斌等[14]的研究结果一致。但是,ICMM模型风险评估结果明显高于另外两种方法,在接触比值< 1,但是接触时间为8 h时,ICMM的风险等级计算结果为30,主要是因为该模型的评分赋值间隔较大,不太细致,容易导致风险评估过高的结果。因此,在非矽尘作业、作业场所粉尘浓度不超过职业接触限值且工程防护措施较为完善的情况下,职业危害风险指数评估法和我国有害作业分级法更加客观具体,评估结果也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关于噪声危害的评估,本次使用的3种评估方法的差异性较大。本研究中的企业的作业岗位均为噪声作业,整体评估结果显示ICMM模型法 > 职业危害风险指数评估法 > 我国有害作业分级法,ICMM模型的评估结果比职业危害风险指数评估法高两个等级。这是因为ICMM模型主要考虑健康危害、接触的概率和时间。噪声作业岗位工人长期接触高声级的噪声可引起听力损失或噪声聋,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所调查发现接触噪声作业工人的听力异常率为12.00 ~ 25.00%[15],由于ICMM模型对噪声危害的健康后果赋值为7或15,经计算所有噪声作业岗位ICMM的风险等级计算结果均为252以上,标化后的风险比值均大于4,存在高估风险的可能。石材加工行业的生产车间多为一个大厂房,各类设备噪声因受到周围众多声源的影响变得非常复杂,有调查[16-18]显示该行业的噪声检测超标严重,超标率可高达70%以上,石材加工企业员工纯音听阈测试异常率也较高,但是,我国有害作业分级法对该企业作业岗位的风险评估结果为可忽略风险或低风险。虽然该方法使用相对简单,但未考量工程防护和个人防护等措施,易于出现低估风险的情况。可见,职业危害风险指数法全面考虑了健康效应等级、现场检测结果、暴露时间、防护措施等,由于该企业的噪声工程防护措施缺失且员工佩戴防噪声耳塞的意识欠缺,因此在对作业条件等级进行赋值时比较客观,可以较为全面客观地评估噪声的风险等级,这与既往的研究[12, 19]结论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3种风险评估方法均能应用于粉尘和噪声的风险评估,其优点是可操作性强,对使用者的专业技术水平要求不高,既可由相关的职业卫生技术人员使用,也可由相应的企业管理人员使用,但是对于危害发生的概率较难判定,ICMM模型易于高估风险,我国有害作业分级法使用较为简单,而职业危害风险指数法能全面综合地考虑各项要素,评估结果较为客观。但鉴于本研究仅选择了一家石材加工企业,且没有员工的体检资料,研究结果具有局限性,需进一步选择不同类型的石材加工企业并结合大量的员工体检结果来对评估结果进行验证。
不同风险评估方法在某石材加工企业粉尘和噪声危害评估中的应用比较
+ 更多信息-
目的 比较职业危害风险指数评估法、ICMM风险评估模型和我国有害作业分级法在某石材加工企业粉尘和噪声危害评估中的应用,为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石材加工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指南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天津市某石材加工企业为调查现场,开展职业卫生学调查、作业场所粉尘浓度监测和噪声声级测量,采用不同的风险评估方法评估粉尘和噪声暴露岗位的健康风险,比较评估结果的差异。 结果 该企业主要采用的原料是天然大理石荒料,针对粉尘的工程防护措施较为完善,但是未设置工程降噪设施,工人佩戴个人防护用品的意识较差。关于粉尘危害,职业危害风险指数评估法和我国有害作业分级法的评估结果显示,各大理石粉尘危害暴露岗位的风险比值均为1级;ICMM模型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大板切割岗位的风险比值为1级,其余岗位均为2级。关于噪声危害,职业危害风险指数评估法的结果显示大板切割岗位的风险比值为2级,其余岗位均为3级;ICMM模型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大板切割岗位的风险比值为4级,其余岗位均为5级;我国有害作业分级法评估结果显示,大板切割、抛光操作和补胶打磨岗位为1级,其余岗位均为2级。 结论 3种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均能用于石材加工企业的粉尘和噪声的风险评估。ICMM模型易于高估风险,我国有害作业分级法使用相对简单,职业危害风险指数法能全面考虑各项要素,评估结果与实际较为一致。 -
表 1 作业条件等级划分标准
等级 暴露人数 暴露时间/(h/工作班) 工程防护措施 个体防护措施使用率/% 5 >50 >12 无 ≤ 20 4 26 ~ 50 9 ~ 12 整体换气、消噪或防尘 21 ~ 50 3 16 ~ 25 6 ~ 8 局部控制,效果不明确 51 ~ 80 2 6 ~ 15 3 ~ 5 局部控制,效果明确 81 ~ 90 1 ≤ 5 ≤ 2 密闭设施 >90 表 2 ICMM模型中风险因素的赋值
危害因素 赋值 后果(C) 小病且缺勤7 d或更少 1 重大疾病且缺勤超过7 d但少于14 d 7 严重疾病且缺勤超过14 d 15 重大残疾 50 1人或多人死亡 100 暴露概率(PrE) 可以想到但不可能发生 0.5 只有极小可能(发生在某个地方) 1 不常见,但可能 3 间歇性 6 连续超过 10 暴露时间(PeE) 极少(每年1次) 0.5 较少(每年几次) 1 短时间暴露(每月几次) 2 每个工作班连续暴露1 ~ 2 h 3 每个工作班连续暴露2 ~ 4 h 6 每个工作班8 h连续暴露 10 表 3 粉尘和噪声的现场调查和检测结果
岗位 暴露人数 暴露时间/(h/d) 危害因素 检测结果① 接触限值② 大板切割 6 2 大理石粉尘 0.3 4 噪声 83.0 85 抛光操作 6 8 大理石粉尘 1.9 4 噪声 83.9 85 补胶打磨 19 8 大理石粉尘 1.4 4 噪声 84.3 85 异形加工 20 8 大理石粉尘 1.1 4 噪声 86.2 85 小板切割 19 8 大理石粉尘 1.0 4 噪声 85.2 85 平切操作 10 8 大理石粉尘 1.2 4 噪声 85.5 85 干磨 23 8 大理石粉尘 1.3 4 噪声 87.2 85 湿磨 20 8 噪声 85.9 85 注:①大理石粉尘的检测结果为呼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mg/m3;噪声检测结果为8 h等效声级,dB(A);以上均为各岗位的检测最大值;②大理石粉尘接触限值为呼尘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噪声接触限值为8 h等效声级,dB(A)。 表 4 某石材加工企业不同岗位粉尘和噪声暴露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结果
危害因素 岗位 职业危害风险指数法 ICMM模型 有害作业分级法 健康效应等级 暴露比值 暴露时间等级 暴露人数等级 工程防护等级 个体防护等级 R RR C PrE PeE U R RR RR 大理石粉尘 大板切割 0 0.075 1 2 2 5 2.23 1 1 3 6 1 18 1 1 抛光操作 0 0.475 3 2 2 5 3.87 1 1 3 10 1 30 2 1 补胶打磨 0 0.350 3 3 2 5 3.93 1 1 3 10 1 30 2 1 异形加工 0 0.275 3 3 2 5 3.73 1 1 3 10 1 30 2 1 小板切割 0 0.250 3 3 2 5 3.66 1 1 3 10 1 30 2 1 平切操作 0 0.300 3 2 2 5 3.43 1 1 3 10 1 30 2 1 干磨 0 0.325 3 3 2 5 3.86 1 1 3 10 1 30 2 1 噪声 大板切割 1 0.976 1 2 5 5 10.46 2 7 6 6 1 252 4 1 抛光操作 1 0.987 3 2 5 5 13.87 3 7 6 10 1 420 5 1 补胶打磨 1 0.992 3 3 5 5 15.41 3 7 6 10 1 420 5 1 异形加工 1 1.014 3 3 5 5 15.65 3 15 10 10 1 1 500 5 2 小板切割 1 1.002 3 3 5 5 15.52 3 15 10 10 1 1 500 5 2 平切操作 1 1.006 3 2 5 5 14.06 3 15 10 10 1 1 500 5 2 干磨 1 1.026 3 3 5 5 15.77 3 15 10 10 1 1 500 5 2 湿磨 1 1.011 3 3 5 5 15.61 3 15 10 10 1 1 500 5 2 -
[1] 王海涛, 杨荔, 苏亚娇, 等. 2009-2018年中国职业病发病规律及特征[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20, 38(2): 178-182.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20.02.022 [2] 郭俊琴. 某石材加工企业矽尘危害分析[J].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22, 35(1): 59-61.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OLE202201020.htm [3] 王雪毓, 钟小欢, 丘海丽, 等. 深圳市石材加工行业工作场所噪声频谱特性分析[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22, 40(1): 53-56;123.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22.01.010 [4] 梁静, 金燕, 黄利华, 等. 职业性粉尘和噪声对血压及心电图的影响[J].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2022, 48(1): 65-67;70.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YWZ202201017.htm [5]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GBZ/T 298-2017[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8. [6] 林嗣豪, 王治明, 唐文娟, 等. 职业危害风险指数评估方法的初步研究[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06, 24(12): 769-771. doi: 10.3760/cma.j.issn.1001-9391.2006.12.022 [7] 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Mining & Metals. Good practice guidance on occupational health risk assessment[R]. London: International Council on Mining & Metals, 2009: 1-55.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第1部分: 生产性粉尘: GBZ/T 229.1-2010[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0.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第4部分: 噪声: GBZ/T 229.4-2012[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2. [10] 周莉芳, 张美辨. 我国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学研究进展[J].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20, 37(2): 125-130.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LDYX202002008.htm [11] 苏小棠, 罗立旷, 陈继超, 等. 云浮市人造石材行业职业危害调查[J]. 实用预防医学, 2017, 24(8): 946-950.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YYY201708015.htm [12] 梁志明, 曾庆民, 邓永愈, 等. 3种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法在某大型设备制造企业噪声风险评估中的应用[J].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20, 37(2): 144-149.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LDYX202002011.htm [13] 梁志明, 符发雄, 黎丽春, 等. 多种风险评估方法在铝尘作业岗位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比较[J]. 中国职业医学, 2018, 45(6): 766-769.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YYX201806031.htm [14] 方锦斌, 赵乾魁. 上海市石材加工行业粉尘危害作业分级研究[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15, 33(3): 166-168;192.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15.03.005 [15] MURPHY W J, EICHWALD J, MEINKE D K, et al. CDC grand rounds: promoting hearing health across the lifespan[J]. 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 2018, 67(8): 243-246. [16] 江荧荧, 柯宗枝, 林文敏. 福建省2019年石材加工行业职业病危害状况分析[J].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20, 26(5): 52-55.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XYF202005024.htm [17] 钟小欢, 田东超, 管有志. 深圳市石材加工企业职业危害现状调查及防控策略思考[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19, 37(3): 258-260.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19.03.014 [18] 香映平, 周伟, 王雪毓, 等. 深圳市三个重点行业噪声危害调查与分析[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21, 39(2): 154-156. [19] 刘耀, 雷鸣. 基于ICMM法和风险指数评估法的某茶业公司茶尘、噪声职业健康风险评估[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20, 38(3): 242-245;267.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20.03.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