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汽车维修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汽车维修企业多为中小微企业,包括汽车4S店和小型汽修店。此二者在生产规模、生产方式及职业卫生管理等方面存在一定区别,如原料使用方面,4S店一般都使用较环保的水性漆,而小型的汽车维修店大多依旧使用油性漆[1]。汽车维修作业人员喷漆作业时接触的化学有害因素种类繁多,对工人的健康存在潜在危害。但目前汽车维修作业存在喷漆原辅料来源复杂,且其化学品安全说明书(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MSDS)信息不全等问题,导致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不全等现象,劳动者职业健康保护未能引起应有的关注[2-3]。我国提出对中小微企业开展职业健康帮扶行动,因此对中小微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精准识别和检测势在必行。本研究拟应用静态顶空-气质联用法模拟分析汽修企业喷漆岗位工作场所环境中的挥发性有机物,为汽车维修行业职业病危害控制和健康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
2021年11月—2022年3月,以天津市所有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的汽修企业为底数,分层随机抽取其中的10家汽修企业(5家4S店、5家小型修理店)为调查对象,从4S店和小型修理店各收集喷漆作业中完整的、全新的原辅料样品24份(1份的定义是1个品牌1种类型的原辅料),主要品牌有巴斯夫、庞贝捷、立邦、威士伯等。从4S店和小型汽修店收集的面漆、底漆和清漆的数量一致,但是由于稀释剂和固化剂的品牌较少,因此从4S店收集的稀释剂为4份,固化剂为2份。
-
按照规范的样品采集操作,将顶空瓶带到现场采样,采集占1/4顶空瓶体积的样品量,现场密封好顶空瓶盖,在低温样品保存箱中运输。
-
使用静态顶空-气质联用法对48份原辅料中的主要挥发性组分进行定性分析,采用面积百分比归一化法进行半定量分析。参考广东省职业卫生技术质量控制中心技术指南GDOHTQC 001—2020《化学品中挥发性有机组分定性分析和峰面积百分比测定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结果报告中除苯、1, 2-二氯乙烷、正己烷和三氯乙烯需报告峰面积百分比≥ 0.01%的结果,其余有害因素报告峰面积≥ 0.10%的结果。
-
7890B-5977B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7697A Headspace Sampler自动顶空进样器,DB-624MS色谱柱(60 m × 0.25 mm × 1.4 μm),均为美国安捷伦公司产品。
-
(1)顶空条件:加热箱温度,40 ℃;样品环温度,45 ℃;传输线温度,50 ℃;样品瓶平衡时间,10 min;压力平衡时间,0.50 min;进样时间,0.5 min;填充压力,15.0 psi(1 psi = 6 894.76 Pa)。
(2)色谱条件:进样口温度,200 ℃;柱温,40 ℃,保持16 min,再以5 ℃/min升到80 ℃,保持90 min,后运行以260 ℃保持5 min;以10∶1的分流比,分流进样;色谱柱流量,1.0 mL/min;载气,高纯氦气。
(3)质谱条件:离子源,电子轰击(EI)源;能量,70 eV;离子源温度,230 ℃;四级杆温度,150 ℃;辅助加热器温度,250 ℃;扫描方式,全扫描模式;扫描范围,10 ~ 200 amu;溶剂延迟,无;质谱调谐,高灵敏度调谐。
-
采用Excel 2003和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不同类别的企业检出率之间的差异进行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参考文献[4],选择用静态顶空装置模拟喷漆作业工作场所环境,在实验中,我们对加热箱温度进行了优化,对48份原辅料分别在35、40、50、60 ℃条件下平衡10 min后进样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当平衡温度为35 ℃和40 ℃时,检出的物质基本一致,但是一些饱和蒸气压较低的物质如对异丙基甲苯、戊二酸二甲酯、1, 2, 4, 5-四甲基苯等未检出;当平衡温度为50 ℃和60 ℃时,通过与原辅料的MSDS进行对比,发现48份原辅料中的大部分物质均能检出,并且能检出部分MSDS中没有注明的物质。考虑到作业场所温度在35 ℃,高温季节能达到更高,为现场识别得更加全面,本文重点研究了加热箱温度为40 ℃的平衡情况。
-
在加热箱温度为40 ℃,样品环温度为45 ℃,传输线温度为50 ℃的条件下,对恒温平衡时间进行了研究,随机选取48份原辅料中的5份样品,对平衡时间5、10、15、20 min进行了研究,当平衡时间为10 min时,峰面积基本不变,色谱测定的峰面积基本不变时的最短时间就是顶空分析样品的平衡时间,因此本文选择的平衡时间为10 min。
-
汽车修理工艺流程主要为表面处理、喷漆、烤漆和钣金等,其中喷漆作业中使用有机溶剂所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问题最为突出,喷漆作业中所使用的原辅料主要分为5类:面漆、底漆、稀释剂、清漆和固化剂。48份原辅料中检出的挥发性有机组分主要为苯系物、酯类、醇类、酮类等。在5种类型的原料中都检出的物质是乙酸丁酯、二甲苯、乙苯、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和丙苯,在4种类型的原料中检出的物质是乙酸乙酯、甲苯、异丙醇和苯,在3种类型的原料中检出的物质是壬烷、丙烯酸丁酯、丙酮、甲基丙烯酸甲酯、3-乙基甲苯和三甲苯,在2种类型的原料中检出的物质是甲醇、二甲氧基甲烷、二氯甲烷、丁醇、二氯丙烷、甲基异丁基甲酮、乙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异丁酯,在1种类型的原辅料中检出的物质是辛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苯乙烯、甲基叔丁基醚、丁酮、正戊醇、二丙酮醇、2-丁氧基乙醇、丙二醇单甲醚、二甲氧基乙烷和乙酸异戊烯酯。见表 1。
表 1 原辅料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检出情况
原辅料名称 检测份数 挥发性化学组分 面漆 12 乙酸丁酯①②、二甲苯①②、甲苯①②、异丙醇①②、乙苯①②、丙酮①②、乙酸乙酯①②、甲基丙烯酸甲酯①②、壬烷①②、1, 2-二氯丙烷①②、丙烯酸丁酯①②、乙酸甲酯①②、二甲氧基甲烷②、苯①②、正戊醇①②、2-丁氧基乙醇②、2-丁酮①②、二氯甲烷①②、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①②、丙二醇单甲醚、3-乙基甲苯、三甲苯、丙苯 底漆 12 乙酸丁酯①②、二甲苯①②、甲苯①②、异丙醇①②、乙苯①②、丙酮①②、丁醇①②、甲醇①②、乙酸乙酯①②、甲基丙烯酸甲酯①②、壬烷①②、1,2-二氯丙烷①②、甲基异丁基甲酮、苯①②、三氯甲烷①②、四氯化碳①②、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①②、甲基丙烯酸异丁酯、丙苯、3-乙基甲苯、三甲苯 稀释剂 7 乙酸丁酯①②、二甲苯①②、甲苯①②、异丙醇①②、乙苯①②、甲醇①②、壬烷①②、丙烯酸丁酯①②、二甲氧基甲烷②、苯①②、辛烷①②、二氯甲烷①②、二丙酮醇①②、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①②、丙苯、二甲氧基乙烷 清漆 12 乙酸丁酯①②、二甲苯①②、甲苯①②、异丙醇①②、乙苯①②、丙酮①②、丁醇①②、乙酸乙酯①②、甲基丙烯酸甲酯①②、丙烯酸丁酯①②、乙酸甲酯①②、甲基异丁基甲酮、苯乙烯①②、苯①②、甲基叔丁基醚②、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①②、三甲苯、3-乙基甲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乙酸异戊烯酯、丙苯 固化剂 5 乙酸丁酯①②、二甲苯①②、乙苯①②、乙酸乙酯①②、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①②、丙苯 注: ① 列入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5](以下简称 《目录》)的职业病危害因素;② 列入GBZ 2.1—2019《工作场 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 1 部分:化学有害因素》[6](以 下简称《限值》)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
48份原辅料中检出35种物质,8种物质未列入《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或《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检出的列入《目录》或《限值》的27种物质中,甲基叔丁基醚、二甲氧基甲烷和2-丁氧基乙醇有职业接触限值,但未列入《目录》。面漆中检出的物质列入《目录》或《限值》的最多为19种,最少的是固化剂(5种)。见表 2。
表 2 原辅料中检出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列入《目录》和《限值》的情况
原辅料名称 职业病危害因素种数 列入《目录》 列入《限值》 面漆 17 19 底漆 16 16 稀释剂 13 14 清漆 14 15 固化剂 5 5 -
48份原辅料中,检出的列入《限值》的物质有27种,其中23种物质已有国家标准检测方法,但1, 2-二氯丙烷、甲基叔丁基醚、二甲氧基甲烷和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检测方法。
这27种物质中,在48份原辅料中的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乙酸丁酯(77.08%,37份)、二甲苯(64.58%,31份)、甲苯(60.42%,29份)、异丙醇(52.08%,25份)、甲基丙烯酸甲酯(35.42%,17份)、壬烷(33.33%,16份)、1, 2-二氯丙烷(31.25%,15份)、丙烯酸丁酯(29.17%,14份)、乙酸甲酯(27.08%,13份)、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25.00%,12份)、二甲氧基甲烷(25.00%,12份)、苯乙烯(25.00%,12份)、苯(25.00%,12份)、正戊醇(14.58%,7份)、2-丁氧基乙醇(14.58%,7份)、2-丁酮(14.58%,7份)、辛烷(10.42%,5份)、二氯甲烷(10.42%,5份)、三氯甲烷(10.42%,5份)、四氯化碳(10.42%,5份)、甲基叔丁基醚(10.42%,5份)、二丙酮醇(6.25%,3份)。
-
4S店异丙醇检出率高于小型汽修店,小型汽修店苯、甲苯、二甲苯的检出率高于4S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3。
表 3 4S店和小型汽修店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检出数(检出率%)] 企业类型 检测数 乙酸丁酯 二甲苯 甲苯 异丙醇 苯 4S店 24 17
(70.83)12
(50.00)11
(45.83)18
(75.00)2
(8.33)小型汽修店 24 20
(83.33)19
(79.17)18
(75.00)7
(29.17)10
(41.67)χ2值 1.061 4.463 4.269 10.101 7.111 P值 0.303 0.035 0.039 0.001 0.008 -
应用静态顶空-气质联用法对汽修企业喷漆岗位的原辅料进行定性分析时,为了更接近现场的工作环境,并尽可能多地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本文选择的实验条件是顶空加热箱温度为40 ℃,恒温平衡时间为10 min,实验条件与既往研究[4]一致。48份原辅料的检测结果显示,汽修企业喷漆岗位检出的挥发性有机物主要为苯系物、酯类、醇类、酮类等,与深圳市福田区应用气相-质谱法对汽修企业中93份有机溶剂的检测结果[7]一致。部分检出的物质,如三甲苯、丙二醇单甲醚和甲基异丁基甲酮等没有列入《限值》或《目录》,已经列入《限值》或《目录》的部分物质(1,2-二氯丙烷、甲基叔丁基醚、二甲氧基甲烷和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检测方法,针对以上没有职业接触限值或标准检测方法的化学物质的相关研究有待加强,以保护相关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
实验结果显示,汽修企业喷漆岗位的原辅料中检出了多种卤代烷烃(1,2-二氯丙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近几年来,国内多次报道卤代烷烃引起的中毒病例[8-9],但是在以往的汽修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研究[10-11]中,较少看到识别卤代烃类。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不清,会在工人的职业健康检查中造成误区,妨碍职业病的诊断。因此,为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中,利用静态顶空-气质联用法对成分不明和存在有害因素不明的化学品进行职业危害识别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次实验中,汽修企业喷漆岗位的原辅料中检出的挥发性有机物前4位分别为乙酸丁酯、二甲苯、甲苯、异丙醇,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12]一致。有研究[13]表明,汽车4S店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比较完善,工人的防护意识较强,工作时佩戴防有机溶剂的口罩,车间的通风设施正常运行,工人实际通过呼吸道吸入的挥发性有机物的量可能较小。然而,小型汽修企业由于生产规模较小,经营方式不够完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工人防护意识较差。在职业病防治“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关注小微型企业,职业病防治的工作人员也应多关注小微型企业。相关调查显示微小企业劳动者对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情况并不乐观[14]。本次研究在现场调查时也发现喷漆岗位很多工人没有佩戴防护用品,且车间没有通风设施。
在本次实验中,汽车4S店二甲苯、甲苯检出率低于小型汽修店,而异丙醇检出率高于小型汽修店,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汽车4S店经营方式较成熟,其对原辅料环保安全性要求更高,并且现场调查资料显示部分4S店使用的为水性漆,其主要成分是异丙醇等醇类,而油性漆的主要成分为苯系物等。此外,小型修理店的苯的检出率更高(P < 0.05)。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已证实,苯是1类致癌物质,长期暴露在高浓度苯的环境空气中不仅会刺激人体皮肤和黏膜,还会引起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慢性和急性病变,会增加人类患癌症的风险[15]。而多种苯系物的同时暴露,可能存在联合作用,对机体的损伤更为严重[16-17]。因此,在汽修企业中推广使用水性漆等低毒原辅料对保护作业人员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汽车维修作业人员面临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多样且较为严重,且部分毒物由于国内尚无推荐的检测方法和职业接触限值、识别不清,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企业监管和宣传,并加强对职业卫生标准的研究更新,及时将新的有害因素纳入进来,以期达到预防关口前移、降低职业病发生风险的目的。
静态顶空-气质联用模拟分析汽修企业喷漆岗位中的挥发性有机物
+ 更多信息-
目的 分析汽修企业喷漆岗位原辅料中的挥发性有机物,为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运用静态顶空-气质联用仪对喷漆岗位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进行模拟分析,对10家汽修企业收集到的48份原辅料进行检测,对结果进行汇总分析。 结果 汽修企业喷漆岗位原辅料检出的挥发性有机物主要为苯系物、酯类、醇类、酮类等。检出的35种物质中有27种有职业接触限值,其中检出的有职业接触限值的危害因素中,1, 2-二氯丙烷、甲基叔丁基醚、二甲氧基甲烷和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没有国家标准检测方法。48份原辅料中,检出率前4位的物质分别为乙酸丁酯(77.08%)、二甲苯(64.58%)、甲苯(60.42%)、异丙醇(52.08%)。4S店异丙醇检出率高于小型汽修店,小型汽修店苯、甲苯、二甲苯的检出率高于4S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静态顶空-气质联用法快速、简单地模拟了汽修行业喷漆作业的工作环境,可用于现场毒物的快速识别。汽修行业存在的挥发性有机物的种类较多,小型汽修店的苯系物检出率更高,应当引起职业卫生监管部门、企业的重视。 -
表 1 原辅料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检出情况
原辅料名称 检测份数 挥发性化学组分 面漆 12 乙酸丁酯①②、二甲苯①②、甲苯①②、异丙醇①②、乙苯①②、丙酮①②、乙酸乙酯①②、甲基丙烯酸甲酯①②、壬烷①②、1, 2-二氯丙烷①②、丙烯酸丁酯①②、乙酸甲酯①②、二甲氧基甲烷②、苯①②、正戊醇①②、2-丁氧基乙醇②、2-丁酮①②、二氯甲烷①②、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①②、丙二醇单甲醚、3-乙基甲苯、三甲苯、丙苯 底漆 12 乙酸丁酯①②、二甲苯①②、甲苯①②、异丙醇①②、乙苯①②、丙酮①②、丁醇①②、甲醇①②、乙酸乙酯①②、甲基丙烯酸甲酯①②、壬烷①②、1,2-二氯丙烷①②、甲基异丁基甲酮、苯①②、三氯甲烷①②、四氯化碳①②、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①②、甲基丙烯酸异丁酯、丙苯、3-乙基甲苯、三甲苯 稀释剂 7 乙酸丁酯①②、二甲苯①②、甲苯①②、异丙醇①②、乙苯①②、甲醇①②、壬烷①②、丙烯酸丁酯①②、二甲氧基甲烷②、苯①②、辛烷①②、二氯甲烷①②、二丙酮醇①②、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①②、丙苯、二甲氧基乙烷 清漆 12 乙酸丁酯①②、二甲苯①②、甲苯①②、异丙醇①②、乙苯①②、丙酮①②、丁醇①②、乙酸乙酯①②、甲基丙烯酸甲酯①②、丙烯酸丁酯①②、乙酸甲酯①②、甲基异丁基甲酮、苯乙烯①②、苯①②、甲基叔丁基醚②、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①②、三甲苯、3-乙基甲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乙酸异戊烯酯、丙苯 固化剂 5 乙酸丁酯①②、二甲苯①②、乙苯①②、乙酸乙酯①②、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①②、丙苯 注: ① 列入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5](以下简称 《目录》)的职业病危害因素;② 列入GBZ 2.1—2019《工作场 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 1 部分:化学有害因素》[6](以 下简称《限值》)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表 2 原辅料中检出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列入《目录》和《限值》的情况
原辅料名称 职业病危害因素种数 列入《目录》 列入《限值》 面漆 17 19 底漆 16 16 稀释剂 13 14 清漆 14 15 固化剂 5 5 表 3 4S店和小型汽修店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检出数(检出率%)] 企业类型 检测数 乙酸丁酯 二甲苯 甲苯 异丙醇 苯 4S店 24 17
(70.83)12
(50.00)11
(45.83)18
(75.00)2
(8.33)小型汽修店 24 20
(83.33)19
(79.17)18
(75.00)7
(29.17)10
(41.67)χ2值 1.061 4.463 4.269 10.101 7.111 P值 0.303 0.035 0.039 0.001 0.008 -
[1] 曹薇琳, 张淑兰, 姜殷. 汽车维修行业职业危害研究进展[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20, 36(3): 339-341.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GWS202003017.htm [2] 王海林, 杨涛, 聂磊, 等. 汽修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与控制现状及对策[J]. 环境科学, 2021, 42(12): 5574-5584.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JKZ202112002.htm [3] 黄宇, 周君蕊, 邱培培. 武汉市汽修行业不同环节VOCs排放水平及组分特征[J]. 环境科学研究, 2021, 34(8): 1825-1834.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JKX202108006.htm [4] 周丽屏, 王致, 刘移民. 静态顶空装置模拟工作场所环境及气质联用现场毒物识别方法研究[J]. 职业与健康, 2015, 31(13): 1766-1770.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YJK201513014.htm [5] 国家卫生计生委,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安全监管总局等. 关于印发《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的通知: 国卫疾控发〔2015〕92号[A]. 2015-11-17.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 化学有害因素: GBZ 2.1—2019[S].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9. [7] 李汉锋, 钟剑明, 刘俊玲, 等. 深圳市福田区汽修企业职业病危害情况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 2019, 26(5): 616-619. doi: 10.3969/j.issn.1006-3110.2019.05.031 [8] 陈育全, 林静茹, 林毓嫱, 等. 急性重度氯代烷烃中毒致多脏器损伤1例分析[J].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21, 34(6): 4.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OLE202106009.htm [9] 薛宁, 李震, 闫永建. 急性四氯化碳中毒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病例分析一例[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19, 37(1): 3. [10] 任迎娣, 于久愿, 李海生, 等. 汽修企业喷漆作业职业卫生状况调查及风险评估[J]. 职业卫生与病伤, 2016, 31(3): 129-132.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YWB201603001.htm [11] 任迎娣, 于久愿, 李海生, 等. 北京市海淀区汽修企业喷漆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J]. 职业与健康, 2016, 32(11): 1545-1547.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YJK201611034.htm [12] 刘俊玲, 郑晓钧, 李汉锋. 汽修行业有机溶剂挥发性化学组分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 2017, 44(9): 1568-1571.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DYF201709009.htm [13] 贾晋阳, 伍家琪, 杨汉彬, 等. 北京市某区51家汽车修理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现状分析[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20, 38(6): 621-625.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20.06.015 [14] 王艳艳, 邢秀颖, 田宏飞. 某个体汽车喷漆店三苯的职业健康风险水平调查[J]. 中国卫生工程学, 2018, 17(4): 539-540.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GWX201804023.htm [15] PATTON A N, LEVY-ZAMORA M, FOX M, et al. Benzene exposure and cancer risk from commercial gasoline station fueling events using a novel self-sampling protocol[J].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21, 18(4): 1872. [16] 朱福康. 低浓度苯暴露的职业健康风险评估[D]. 北京: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1. [17] BRAUNER C, JOVELEVITHS D, áLVARES-DA-SILVA M R, et al. Exposure to organic solvents and hepatotoxicity[J]. J Environ Sci Health A Tox Hazard Subst Environ Eng, 2020, 55(10): 1173-11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