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 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 上海市职业安全健康研究院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1007-1326 CN 31-1719/R

数据库收录
- 中国知网
- 万方数据
- 瑞典开放存取期刊目录(DOAJ)
- 美国化学文摘(CA)
- 美国EBSCO数据库
- 英国国际农业和生物科学文摘(CAB Abstracts)
- 英国全球健康数据库(Global Health)
- 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PD)
- 波兰哥白尼索引(IC)
放射性污染伤员的去污洗消是核应急医学救援的重要环节,是开展相关演训的重要内容。结合当前核应急医学救援演训中伤员去污洗消的实践经验,对于去污洗消实践中人员的分级防护、伤员污染的控制标准、辐射检测的方式方法、污染伤口及身体孔洞部位的处理等一些在操作层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对若干模糊、界定不清的重要问题进行梳理;进一步明确了去污洗消的原则、工作流程,着重对洗消实践中个人辐射防护、洗消标准的把控及辐射检测的方法提出了新的思考与贴近实际的建议,并对实践中的其他受制因素提出了针对性的改善建议。
肼基二硫代甲酸甲酯中毒临床罕见。回顾性分析了2例急性肼基二硫代甲酸甲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1在接触该化学试剂后出现抽搐、意识障碍为主的临床表现,病例2以持续性头晕、视物模糊、重影为主要症状。经氧疗、糖皮质激素、高压氧、抗癫痫、保护重要脏器等治疗后,两名患者痊愈出院。建议在肼基二硫代甲酸甲酯中毒救治过程中尽早脱离中毒环境,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炎减轻脑水肿,条件允许时尽早开始高压氧治疗,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职业人群听力损失是世界范围内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目前,关于职业人群听力损失影响因素的研究日益增加,研究结论不尽相同。通过检索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描述了国内外职业人群听力损失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通过综合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总结了职业人群的听力损失可由作业环境、生活习惯、遗传等因素共同作用引起,其中一些影响因素存在协同效应。
过量和长期暴露于甲醛,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了解其毒性的机制对于制定甲醛危害的防治措施非常重要。就近几年甲醛在体内外的相关实验研究进行了综述,提供了有关甲醛毒性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确定在不同暴露情况下甲醛对炎症、氧化应激和遗传毒性的影响。体内外实验研究表明,甲醛对肺、上呼吸道、骨髓和大脑等器官以及细胞都具有毒性作用。甲醛暴露的致病机制可能主要与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相关。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救治一线女护士工作任务重、感染风险高,她们的心理压力大,心理健康风险高。开展心理危机干预,保护护士身心健康是一项紧迫任务。通过对一线女护士的工作状态、心理应激障碍及其健康风险的分析,提出及早开始心理危机干预、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演练、树立职业信念、加强女性护士的劳动保护等心理干预对策建议,供专业人士和相关部门参考。
钴是一种必需的微量金属元素,在生产中也有极为广泛的用途。钴对人体有重要的生理作用,过量摄入钴可对机体造成多种毒性效应。综述了钴及其化合物在人体内的生理功能及其健康危害,包括一般毒性效应、致突变性、致癌性,以及生殖与发育毒性,以期提高人们对钴暴露人群的关注,并为进一步研究钴的健康效应提供方向。
对我国尘肺病防治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总结,重点回顾了我国建立的尘肺病防治法规体系、尘肺病以预防为主的策略和措施,以及开展的尘肺病治疗科技攻关实践,对我国在尘肺病防治方面开展的卓有成效的工作进行了展示。同时通过对客观数据的分析,反映我国目前尘肺病防治形势依然非常严峻,任重而道远。结合国家发布的《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方案》,展望我国尘肺病防治今后的工作和前景,认为通过全国统一行动,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一定会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新发尘肺病病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尘肺病的防治一直是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更好地贯彻落实职业健康保护行动和尘肺病攻坚行动方案,从政府的重视、职业健康政策法规和监管、尘肺病报告数量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分析我国煤矿尘肺病防治工作的现状,从尘肺病的预防、诊疗、保障三方面进行探讨,指出当前存在尘肺病底数不清、用人单位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监管职责执行不到位、防尘技术研究薄弱、尘肺病防治机构及人员服务能力不足、粉尘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覆盖率低、诊断鉴定问题突出、开展尘肺病治疗的基础研究力度不够、工伤保险预防费用比例低、工伤保险区域性不平衡、保障形式单一以及农民工参保率低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的分析,提出以“源头治理,多管齐下” “加强诊治,促进康复” “人人参保,应保尽保”为重点的多项对策和建议。
目的 掌握上海市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现状,分析技术服务质量,为完善技术服务体系提供决策依据。 方法 采用统一调查表对上海市20家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现状进行调查,使用标准的检查表对各机构的技术服务报告质量进行定量评估。对所有机构按资质等级、行业和开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时间进行分类,从不同角度分析上海市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现状和服务质量。 结果 上海市现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20家,其中甲级机构3家,乙级17家,无丙级机构;专业技术人员720人,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占50.70%,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72.09%;仪器设备平均215台/家,检定合格率97.60%;通过计量认证的检测项目平均131项/家。2015年度每家机构平均完成466份技术报告,其中评价类报告36份,检测报告431份。甲级机构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比例、大学本科及以上人员比例、评价类技术报告比例以及四类技术报告的得分均高于乙级机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民营机构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大学本科及以上人员比例以及评价类技术报告比例高于民营机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四类技术报告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时间≥ 5年的机构其四类技术报告得分均较<5年的机构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上海市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在人力、物力、技术服务能力等方面均有所提升,但各机构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依然存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需求与供给之间还有差距。各机构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仍然需要政府支持。
目的 分析深圳市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特征,为做好正己烷危害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深圳市2006-2015年确诊的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病例资料(包括发病时间、临床特征和职业史等)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0年间共发生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107例,其中男性77例(占72.0%),患病年龄中位数22(17~52)岁,女性发病年龄小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群发病例为主(占86.9%),相比散发病例,群发患者发病年龄更小、工龄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群发事件多发生在冬春季节,散发病例无季节集中现象。大部分病例发生在宝安区,电子、印刷行业的患病比例最高(占89.7%),且以小型私营企业为主,空调密闭无尘车间更易发生。 结论 电子、印刷行业中的小型私营企业应成为正己烷危害的重点监控对象,特别是在冬春季高发季节,应针对存在空调密闭无尘车间的企业加强宣传、监管。职业健康检查是早期发现中毒病例的有效途径。
随着各类灾害事件不断发生,应急救援工作受到国家高度重视。无人机作为新兴产业,因其灵活、智能、安全等特性,逐渐成为应急救援中的新生力量。为了总结无人机在应急救援工作中的经验,推进我国航空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对无人机在应急救援中的应用现状、方式、面临问题、发展方向进行探讨,认为现阶段我国已将无人机应用于各个生产和生活领域,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无人机在应急救援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现场监测与指挥调度、通信中继与搜索救援、物资工具投放与受灾评估等方面。目前无人机救援还面临许多挑战,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需要完善航空应急救援体制机制,推动无人机技术创新,加大人才培养,组建专业队伍,促进有人机与无人机的联合应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通知公告More+
-
(转)中华预防医学会关于举办疫苗可预防呼吸系统感染学术会议的通知
2023.09.06
-
(转)中华预防医学会关于举办2023年中国慢性病防控大会的通知(第一轮)
2023.08.29
-
(转)中华预防医学会关于举办第一届中国高血压防治大会的通知(第二轮)
2023.07.03
-
(转)中华预防医学会关于举办第一届中国高血压防治大会的通知(第一轮)
2023.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