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41卷 第2期
2023, 41(2): 127-132.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23.02.001
摘要:
目的 探讨造船业不同职业性噪声暴露水平对作业工人高频听力损失的影响。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对上海市浦东新区某造船企业进行现场职业卫生调查,收集噪声暴露工人2016—2020年听力检测资料,根据噪声暴露水平,将工人分为高暴露组[≥90.0 dB(A)]、中暴露组[85.0~90.0 dB(A)]和低暴露组[ < 85.0 dB(A)],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高频听力损失的影响因素。 结果 2016年有1 240名研究对象进入队列,随访期间进入队列人员105名,失访85名,截至2020年12月31日,有1 260名完成1次及以上健康检查和听力测试。共检出高频听力损失154例,检出率为12.22%。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与低暴露组比较,中、高暴露组发生高频听力损失的风险增加(P < 0.01),其RR(95% CI)值分别为4.594(2.874~7.345)和5.355(3.277~8.749);与暴露时间 < 5年组相比,暴露时间为15~24年、≥25年组发生高频听力损失的风险增加(P < 0.01),其RR(95% CI)值分别为3.883(1.397~10.794)、4.317(1.542~12.085);与不接触其他有害物质组比较,接触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组发生高频听力损失的风险增加(P < 0.01),其RR(95% CI)值为2.057(1.627~3.030)。 结论 造船企业噪声暴露工人高频听力损失发生率较高。企业应积极寻求有效干预措施,减少工人噪声暴露水平和暴露时间,保护工人听力健康。
2023, 41(2): 133-136.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23.02.002
摘要:
目的 探讨尘肺病患者胸片纤维化评分与肺功能特征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4月于山东省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院就诊的100例尘肺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评判患者胸部数字化摄影影像学表现,按照胸片各肺区阴影密集度进行纤维化评分,分析胸片纤维化评分与患者肺功能的关系。 结果 100例尘肺病患者均为男性,壹期患者53例,贰期25例,叁期22例。出现肺功能损伤的有34例,包括轻度损伤22例,中度损伤11例,重度损伤1例。壹期患者肺功能损伤发生率为22.6%,贰期患者肺功能损伤发生率为40.0%,叁期患者肺功能损伤发生率为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随着尘肺病期别增加,患者纤维化评分升高(P < 0.0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75%肺活量时最大呼气流量(75% maximal expiratory flow,MEF75)、50%肺活量时最大呼气流量(MEF50)减小(P < 0.05)。胸片纤维化评分与肺功能指标FVC、FEV1、MEF75、MEF50、25%肺活量时最大呼气流量(MEF25)和一氧化碳弥散量(the single breath diffusing capacity for carbon monoxide,DLco SB)均呈负相关关系(r=-0.339、-0.431、-0.334、-0.362、-0.369、-0.245,P < 0.05)。肺功能损伤越严重,纤维化评分越高(P < 0.05)。 结论 利用尘肺病患者胸片纤维化评分,有助于临床医生评估尘肺病引起的肺功能损伤情况。
2023, 41(2): 137-139.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23.02.003
摘要:
目的 探讨康复站对尘肺病患者的康复以及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供的作用。 方法 采用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分别于2018年10月、2019年10月调查尘肺病康复站的尘肺病患者的一般情况、过去一年门诊和住院次数、过去一年门诊和住院费用等,分析尘肺病患者的直接经济损失。其中,2018年调查对象为初入尘肺病康复站,还未进行康复训练的患者;2019年调查对象为2018年10月后进入尘肺病康复站开展康复训练,并已完成两个疗程以上康复训练的患者。 结果 2018年共调查尘肺病患者82人,2019年调查142人,均为男性。2019年调查的已进行尘肺病康复训练的尘肺病患者过去一年的人均门诊次数、门诊费用、住院次数和住院费用的M(P25,P75)分别为4(2,6)次、10 000(3 000,13 500)元、4.5(2,6)次、20 000(9 450,30 000)元;均低于2018年调查的未进行尘肺病康复训练的尘肺病患者过去一年的人均门诊次数[2(1,5)次]、门诊费用[400(120,1 136)元]、住院次数[2(1,3)次]和住院费用[3 000(285,8 250)元;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尘肺病患者的直接经济损失比较高。尘肺病康复站的系统干预治疗对尘肺病患者减轻经济损失有较好的作用。
2023, 41(2): 140-145.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23.02.004
摘要:
目的 探究医护人员自主性动机在工作要求和工作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为提升医护人员的工作绩效提供对策建议。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利用工作要求量表、自主性动机量表和工作绩效量表对杭州市6家医院的901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工作要求、自主性动机对工作绩效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813份,有效回收率为90.2%。在工作绩效方面,已婚的医护人员得分较高,无职称、工作年限≤ 5年的医护人员工作绩效得分较低(P < 0.05)。医护人员工作要求对工作绩效有直接的影响(β=0.300,P < 0.01),通过自主性动机间接影响工作绩效(β=0.069,P < 0.01),中介效应百分比为18.70%。 结论 自主性动机在工作要求与工作绩效之间存在正向中介效应。医院管理者可以提高对医护人员工作感受的关注,对不同动机水平的医护人员给予不同层次的激励引导,提高他们的自主性动机,进一步提升其工作绩效。
2023, 41(2): 146-151.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23.02.005
摘要:
目的 调查井下煤矿作业工人职业倦怠现状,探讨影响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保护煤矿工人身心健康。 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法,以新疆某煤矿企业950名井下作业人员为调查对象,分别采用付出-回报失衡问卷(effort-reward imbalance questionnaires,ERI)和职业倦怠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MBI),调查煤矿井下作业工人职业紧张及职业倦怠现况,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职业倦怠的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887份,有效回收率为93.0%。该煤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煤尘、矽尘、有毒有害气体、噪声、手传振动、高温、工频电场、紫外辐射等。887名研究对象以男性为主(860人)。作业工人中职业紧张程度高者有764人(占86.13%);职业倦怠者839人(占94.59%),其中轻度、中度及高度职业倦怠者分别检出388人(占43.74%)、392人(占44.19%)及59人(占6.6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比工龄 < 15年组,工龄15~30年及> 30年工人的职业倦怠总分分别提高2.259分和5.642分(P < 0.05);相比固定白班组工人,两班倒组工人职业倦怠总分提高3.080分(P < 0.05);相比ERI ≤ 1组工人,ERI > 1组工人职业倦怠总分提高3.106分(P < 0.05)。 结论 煤矿井下作业工人职业紧张及职业倦怠形势严峻,煤矿行业管理者应定期监测井下煤矿作业工人的职业心理现况,采取积极的措施降低职业紧张及职业倦怠的发生,保护工人健康。
2023, 41(2): 152-155.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23.02.006
摘要:
目的 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现场急救能力现况,为下一步在高职院校开展学生现场急救培训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绵阳市3所高职院校9 842名学生进行现场急救知识测评问卷调查,问卷参考相关文献自行设计。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学生现场急救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 绵阳市高职学生基本急救常识得分合格率最高,其次是其他意外伤害和灾害逃生知识,创伤现场救护知识和心肺复苏知识得分合格率较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生现场急救知识测评得分合格的可能性为女生的0.564倍(P < 0.05);相比非医学类专业、没有亲历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没有参加过急救相关培训或课程、对现场急救不感兴趣的学生,医学类专业、亲历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参加过急救相关培训或课程、对现场急救感兴趣学生测评得分合格的可能性分别增加至2.263、1.739、1.610、2.651倍(P < 0.05)。高职学生未曾参加过急救相关培训或课程的主要原因包括:不知道去哪里学习、学业太忙没有时间、培训需花钱或无免费培训。 结论 绵阳市高职学生现场急救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学校加大现场急救重要性及方法的宣传力度,重视学生兴趣和个性需求,探索多种急救知识普及方式,并加强现场急救技能的培训,以培养更多的高质量的“第一目击者”,提高区域内现场急救水平。
2023, 41(2): 156-160.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23.02.007
摘要:
目的 分析急诊创伤患者围手术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管理建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68例急诊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围手术期高血压的发生情况,根据患者在围手术期是否发生高血压将其分为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急诊创伤患者围手术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结果 168例急诊创伤患者中有47例发生围手术期高血压,发生率为27.9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比年龄 < 45岁、ISS评分 < 16分、无糖尿病史的患者,年龄≥ 45岁、ISS评分≥16分、有糖尿病史的患者在围手术期发生高血压的风险分别增加至2.217、2.416、1.984倍(P < 0.05);CRP每增加1.0 mg/L,患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增加至1.200倍(P < 0.05)。针对术后高血压组患者的降压治疗的有效率为82.98%。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肾功能异常、心力衰竭发生率分别为8.51%、12.77%,均高于非高血压组的0.83%、4.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对于高龄、有糖尿病史、CRP水平过高的急性创伤患者应加强血压监测,注意肾功能和心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进行针对性管理,以降低急性创伤患者的救治风险。
2023, 41(2): 161-165.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23.02.008
摘要:
目的 分析上海市综合医院护工职业防护中的薄弱点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定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在2021年5—7月对上海市5家三级综合医院的300名护工进行调查。制定护工职业防护现状问卷,对调查对象的职业防护行为、职业暴露情况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护工职业防护行为的影响因素。 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285份,有效率95.00%。285名护工的平均年龄是(51.82 ±4.84)岁,从事护工行业的平均时间为(10.84 ±5.36)年。有57人次的护工发生过职业暴露,暴露率为20.00%。职业危害因素的暴露率最高的三项是工作压力大(35.09%)、腰扭伤(17.54%)、针刺伤(17.54%)。护工的职业防护行为评分属于中等水平,其中化学性职业防护行为(得分率为62.75%)、生物性职业防护行为(得分率为56.02%)得分较低。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相比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护工,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护工平均得分提高7.246分(P < 0.05);相对于接受过正规培训的护工,没有接受过正规培训的护工平均得分降低13.306分(P < 0.001);相对于经历过职业伤害的护工,没有经历过职业伤害的护工平均得分降低9.822分(P < 0.001);相对于取得护理员上岗证的护工,没有取得护理员上岗证的护工平均得分降低13.253分(P < 0.001)。 结论 综合医院护工职业防护行为不高,个人防护意识不强。医院管理者应根据护工的培训情况、文化程度等不同因素,采取针对性的分层次培训,全面提高护工的防护意识与防护能力。
2023, 41(2): 166-171.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23.02.009
摘要:
目的 比较工作姿势分析系统(Ovako working posture analysing system,OWAS)和快速上肢评估(rapid upper limb assessment,RULA)两种作业姿势负荷评估方法在钢铁行业中的应用,探讨钢铁行业工人的工效学负荷情况,为制定钢铁行业工效学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某钢铁企业35个重点作业活动进行现场调查和视频拍摄。使用OWAS和RULA两种方法对视频中的作业姿势进行风险评估,并分析、比较评估结果。 结果 OWAS方法评估的低风险作业活动有4个(占11.4%),中等风险作业活动20个(占57.1%),高风险作业活动9个(占25.7%),极高风险作业活动2个(占5.7%)。RULA方法评估的低风险作业活动有4个(占11.4%),中等风险作业活动17个(占48.6%),高风险作业活动10个(占28.6%),极高风险作业活动4个(占11.4%)。两种方法风险等级结果相同的作业活动占85.7%(30/35),评估结果不同的5个作业活动中,OWAS所得风险等级均低于RULA。两种评估方法具有较强的一致性(Kappa值=0.773,P < 0.05),均得出炼铁、炼钢和特钢事业部的风险等级较高(P < 0.05)。 结论 两种风险评估方法在钢铁行业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相比于OWAS,RULA对于上肢和颈背部高生物力学负荷的作业姿势较为敏感,能够更好地反映钢铁行业作业活动的风险水平。
2023, 41(2): 172-176.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23.02.010
摘要:
目的 探索不同的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法在接触电焊烟尘岗位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中的适用性。 方法 选取上海市青浦区4家存在电焊烟尘的企业,采用职业危害风险指数评估法、接触比值评估法和国际采矿与金属委员会定量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法(ICMM定量评估法)对接触电焊烟尘的工作岗位开展职业健康风险评估。采用加权Kappa法对3种方法的评估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 结果 4家企业焊接烟尘的平均浓度为(6.28 ±7.08)mg/m3,岗位超标率为63.63%(14/22)。职业危害风险指数法电焊烟尘岗位的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结果为:无危害岗位17个、轻度危害岗位3个、中度危害岗位1个、极重度危害岗位1个;接触比值评估法的风险评估结果为:低风险3个、中等风险15个、高风险4个;ICMM定量评估法的风险评估结果为:可容忍的风险岗位1个、潜在的风险岗位为9个、高风险岗位11个,不可容忍的风险岗位1个。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3种评估法结果一致性较差。接触比值评估法和ICMM定量评估法与职业病发病情况结果较相符。职业危害风险指数法评估结果与CTWA相关性较强(r=0.892,P < 0.05);接触比值评估法评估结果与CTWA相关性中等(r=0.568,P < 0.05);ICMM定量评估法CTWA相关性也较强(r=0.703,P < 0.05)。 结论 电焊烟尘岗位具有较高的职业健康风险。职业危害风险指数法能够快速确定高风险岗位,接触比值评估法数据较容易获得,ICMM定量风险评估法更适合在健康损害后果明确的情况下使用。
2023, 41(2): 177-180.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23.02.011
摘要:
目的 探讨半定量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在电机制造业浸漆工艺运用的可行性和适用性,为此类工艺的风险评估方法的选择提供思路,同时为优化风险评估模型提供参考。 方法 对某企业5个浸漆房开展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运用接触比值评估法、接触指数法、综合指数法对该浸漆房进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将风险评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接触比值评估法评估结果显示,A、B、E浸漆房浸漆工接触的苯乙烯为高风险,其他均为低风险或可忽略风险。接触指数法评估结果显示,A、B浸漆房浸漆工接触的二甲苯以及各浸漆房浸漆工接触的苯乙烯均为中等风险,其他均为低风险。综合指数法评估结果显示,各浸漆房浸漆工接触的苯乙烯均为中等风险,接触的二甲苯均为低风险。若E/OEL < 0.1,接触指数法、综合指数法得到的岗位风险分级基本相同,且敏感度高于接触比值法;若E/OEL ≥ 1,接触指数法、综合指数法得到的岗位风险分级低于接触比值评估法。接触指数法与综合指数法的分析结果有中等的一致性,加权Kappa值为0.714(P < 0.05)。接触比值评估法与接触指数法、接触比值评估法与综合指数法评估结果尚无统计学意义上的一致性。 结论 接触指数法、综合指数法可运用于本案例E/OEL < 0.1情形下的职业健康风险分级;若应用于E/OEL ≥ 1的情形,当企业风险接受度较低时,可选择接触比值评估法。
2023, 41(2): 181-184.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23.02.012
摘要:
目的 了解上海某区企业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和改进职业健康检查对策。 方法 于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随机抽取某区70家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企业及450名劳动者开展调查,用Excel进行数据录入整理,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经济类型、行业、规模的企业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落实情况。 结果 70家企业中配备了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的企业有67家(占95.7%),建立了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有69家(占98.6%)。不同经济类型企业转岗职业健康检查落实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以国有及集体所有制企业(75.0%)和私有制企业(76.2%)落实情况较差。不同经济类型企业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的落实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以私有制企业落实情况最差(52.4%)。未落实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的18家企业,主要原因是企业“未组织”,包括“知晓规定但未组织”(占55.6%)和“不知规定且未组织”(占16.7%)。不同经济类型和规模企业的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私有制企业和小型及以下企业劳动者的知晓率相对较低(58.8%、65.1%)。不同经济类型、规模以及职业病危害风险企业的劳动者职业危害因素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私有制企业、小型及以下规模企业及职业病危害风险一般企业的劳动者的知晓率相对较低(72.1%、82.0%、66.7%)。 结论 上海市某区的离岗时职业健康落实情况还有待提升,需加强对私有制企业的监督管理,提高劳动者离岗职业健康检查的意识。
2023, 41(2): 185-188.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23.02.013
摘要:
目的 分析汽修企业喷漆岗位原辅料中的挥发性有机物,为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运用静态顶空-气质联用仪对喷漆岗位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进行模拟分析,对10家汽修企业收集到的48份原辅料进行检测,对结果进行汇总分析。 结果 汽修企业喷漆岗位原辅料检出的挥发性有机物主要为苯系物、酯类、醇类、酮类等。检出的35种物质中有27种有职业接触限值,其中检出的有职业接触限值的危害因素中,1, 2-二氯丙烷、甲基叔丁基醚、二甲氧基甲烷和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没有国家标准检测方法。48份原辅料中,检出率前4位的物质分别为乙酸丁酯(77.08%)、二甲苯(64.58%)、甲苯(60.42%)、异丙醇(52.08%)。4S店异丙醇检出率高于小型汽修店,小型汽修店苯、甲苯、二甲苯的检出率高于4S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静态顶空-气质联用法快速、简单地模拟了汽修行业喷漆作业的工作环境,可用于现场毒物的快速识别。汽修行业存在的挥发性有机物的种类较多,小型汽修店的苯系物检出率更高,应当引起职业卫生监管部门、企业的重视。
2023, 41(2): 189-192.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23.02.015
摘要:
目的 调查上海市中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现况,为进一步加强中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提供依据和思路。 方法 2021年,对上海市16个区的教育系统危险化学品管理职能部门配置和115所中学的危险化学品采购、人员、制度、存储使用及废弃物处置等情况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采购方面,16个区均采用学校自行采购方式,各类危险化学品采购基本按照规范流程进行审批。人员方面,16个区明确有管理职能部门,108所学校(占93.91%)落实了管理人员。制度方面,16个区制定了区级层面管理制度文件,14区(占87.5%)建立了联动工作机制,113所学校(占98.26%)制定了相应管理办法。存储使用方面,剧毒危险化学品的储存规范性最高,为98.02%,少部分学校存在一般危险化学品混放、安全标签缺失或过期的情况,储存场所及设施设备也有待进一步改进和优化。115所学校均设立了使用台账,个别学校缺乏动态管理,存在管理不清、账目不全等问题。危险废物处置方面,84所学校(占73.04%)采用委托有资质的危险废物处置单位的方式进行,22所学校(占19.13%)集中存放未处理,还有9所学校(占7.83%)预处理后直接排放。各区处置水平也存在差异,危险废弃物处置存在一定问题。 结论 上海市中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机制已经基本建立,但仍存在诸多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建议市、区、校进一步明确职责,采取措施落实监督责任,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保障校园安全。
2023, 41(2): 193-199, 205.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23.02.017
摘要:
目的 克服传统化学危害监测重点区域判断存在的主观局限性和结果不确定性问题,提高化学危害监测重要区域选择的科学性。 方法 通过对化学危害监测重要性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构建化学危害监测区域重要性排序的科学量化模型,并利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比较主客观赋权法的指标权重,利用Kendall相关性分析对三种排序方法进行综合判断,提出一种结合了相似度组合排序法(K-WTV)和相似度组合赋权法(S-AEF)的方法对化学危害监测区域重要性进行排序。 结果 以某大型城市某地区作为化学危害监测区域,以其为应用实例,S-AEF结合K-WTV法计算所得结果与乘法合成法、最优赋权法、博弈论赋权的计算结果相似度分别为0.659、0.913、0.659,大于临界值,且基本符合现实经验的判断,证明本文方法的可行性。 结论 此方法结果具有客观性、可行性和适用性,并且更加科学合理,可为解决化学危害监测区域重要性排序等不确定性问题提供一种新思路。
2023, 41(2): 200-205.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23.02.016
摘要:
目的 利用某液氯充装泄漏事故调查报告验证危险气体区域定位软件(areal locations of hazardous atmospheres,ALOHA)模拟结果,并基于扩散模拟和风险评估结果提出应急策略。 方法 基于风险评估的四步法,辨识液氯充装过程液氯泄漏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基于ALOHA软件模拟不同事故场景下室内外的氯气扩散情况,根据毒性水平划分应急疏散区域,选择氯气急性中毒致死的剂量-反应模型,表征不同暴露浓度、暴露时长的个人风险,评估其是否可容许,并根据不同的风险水平进行管理。 结果 经验证,根据事故调查报告信息基于ALOHA模拟的氯气扩散情况与周边两家公司人员的实际伤亡情况基本相符;换气速率较低的建筑物内氯气浓度远低于室外;235 mg/m3氯气暴露低于10 min,136 mg/m3氯气暴露低于30 min,96 mg/m3氯气暴露低于60 min,均为可容许的风险(<1×10-3)。 结论 根据风险是否可容许,应采取不同的风险管理对策,对于不可容许的风险,应采取减少化学毒物的生产、使用、储存、运输的措施降低风险。基于ALOHA的扩散模拟结果,对厂区、化工园区和周边企业内人员密集场所的设置具有指导意义。发生事故泄漏时,对处于毒气已经扩散到下风向区域内的人员,应该先向垂直风向的方向撤离后再往上风向逃生,不具备呼吸防护条件时,可以关紧门窗在封闭的室内进行躲避并等待救援。
2023, 41(2): 206-210.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23.02.018
摘要:
为应对突发事件、及时向政府管理者和全社会发布相应信息尤其是预警信息,根据国家要求我国各地相继成立了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首先,对上海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现状进行分析,从机构建设、系统应用、发布能力、技术研发、运行管理等方面与其他直辖市进行对比;其次,分析国外重点国家的预警信息发布现状;最后,总结上海市在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健全标准机制、融入城市管理、提升发布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思考,力争高效应对突发事件,为城市精细化管理、全社会防灾减灾,以及上海市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政府决策工作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为应对突发事件、及时向政府管理者和全社会发布相应信息尤其是预警信息,根据国家要求我国各地相继成立了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首先,对上海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现状进行分析,从机构建设、系统应用、发布能力、技术研发、运行管理等方面与其他直辖市进行对比;其次,分析国外重点国家的预警信息发布现状;最后,总结上海市在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健全标准机制、融入城市管理、提升发布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思考,力争高效应对突发事件,为城市精细化管理、全社会防灾减灾,以及上海市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政府决策工作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2023, 41(2): 211-214.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23.02.019
摘要: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影响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应急医疗物资保障体系对于防控和救治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上海市物品防疫与物资保障组(简称“物资保障组”)在大上海保卫战期间,建立并不断完善各类物资需求清单,建立了应急状态下的物资短缺预测预警机制和市、区两级医疗物资保障机制,建立了方舱医院防疫物资管理架构,完善了防疫物资捐赠流程和管理机制。在整个物资保障体系建设中,出现了医疗机构区域协同、储备机制等方面的创新,但还存在着质量控制、合理使用等管理方面的不足。通过对这些工作情况的分析和总结,探索改进工作机制,以期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应急医疗物资保障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影响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应急医疗物资保障体系对于防控和救治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上海市物品防疫与物资保障组(简称“物资保障组”)在大上海保卫战期间,建立并不断完善各类物资需求清单,建立了应急状态下的物资短缺预测预警机制和市、区两级医疗物资保障机制,建立了方舱医院防疫物资管理架构,完善了防疫物资捐赠流程和管理机制。在整个物资保障体系建设中,出现了医疗机构区域协同、储备机制等方面的创新,但还存在着质量控制、合理使用等管理方面的不足。通过对这些工作情况的分析和总结,探索改进工作机制,以期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应急医疗物资保障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2023, 41(2): 215-219.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23.02.020
摘要:
目的 从脂质降解角度,阐述双酚F(bisphenol F,BPF)暴露对肝脏细胞HepG2脂质降解能力、脂肪酸氧化、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三方面的影响。 方法 采用HepG2构建体外染毒模型,通过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及Western blot等实验技术,观察BPF对HepG2细胞的脂质降解途径的影响。 结果 BPF暴露引起HepG2细胞脂质水解限速酶——脂肪三酰甘油脂肪酶及激素敏感性脂肪酶mRNA及蛋白表达减少(P < 0.05);脂肪酸氧化相关蛋白——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α(CPT1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 < 0.05),线粒体来源的ROS水平升高(P < 0.01);最终导致脂滴积聚。 结论 BPF暴露致HepG2细胞脂质降解和脂肪酸氧化能力降低,以及线粒体来源ROS水平升高,可能是造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样改变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2023, 41(2): 220-223.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23.02.021
摘要:
目的 评估甘草酸单糖(glycyrrhizic acid monoglucuronide,GAMG)对单壁碳纳米管(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SWCNT)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 取7 ~ 8周龄雌性C57/BL小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为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40 μg/只,气管滴注)、SWCNT模型组(SWCNT 40 μg/只,气管滴注)、GAMG治疗组(SWCNT 40 μg/只,气管滴注+ GAMG 200 mg/kg),GAMG治疗组每天给予1次GAMG腹腔注射,连续3 d,其他组同时给予空白溶剂,在第3天对小鼠进行取材。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HE染色病理改变和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NF-κB和HSP47的含量。 结果 GAMG治疗组小鼠肺损伤程度明显减轻。与SWCNT组相比,GAMG治疗组BALF中MCP-1和IL-6水平降低(P < 0.01);TLR4和MyD88的表达减少,肺组织NF-κB p65和HSP47蛋白表达减少(P < 0.01)。 结论 GAMG可显著改善SWCNT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并抑制肺内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
2023, 41(2): 224-227.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23.02.022
摘要:
液体推进剂被应用于航天发射和军事领域。液体推进剂易燃、易爆,其中一些还具有强腐蚀性和毒性。当空气中的液体推进剂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可导致火灾、中毒、爆炸等突发事件,甚至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随着部队实战化训练的不断深入,液体推进剂作业活动也日趋频繁,安全防范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通过梳理液体推进剂事故的主要原因,分析液体推进剂事故医学应急的特点,并针对其特点对液体推进剂事故医学应急救援工作提出建议。
液体推进剂被应用于航天发射和军事领域。液体推进剂易燃、易爆,其中一些还具有强腐蚀性和毒性。当空气中的液体推进剂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可导致火灾、中毒、爆炸等突发事件,甚至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随着部队实战化训练的不断深入,液体推进剂作业活动也日趋频繁,安全防范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通过梳理液体推进剂事故的主要原因,分析液体推进剂事故医学应急的特点,并针对其特点对液体推进剂事故医学应急救援工作提出建议。
2023, 41(2): 228-232.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23.02.023
摘要:
通过研究分析国家健康企业建设的大政方针、社会形势以及企业实际等,结合石油石化企业开展健康企业建设实践情况,明确了企业建设健康企业时应严格落实职业健康法定职责,指出进一步推进健康企业建设的重点措施,要从员工职业健康、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全面健康的高度来管控职业病危害因素,更加关注职业相关疾病以及容易引起非生产性死亡发生的心脑血管等慢性病的预防,以实现员工与工作环境的和谐发展,推进健康企业建设。
通过研究分析国家健康企业建设的大政方针、社会形势以及企业实际等,结合石油石化企业开展健康企业建设实践情况,明确了企业建设健康企业时应严格落实职业健康法定职责,指出进一步推进健康企业建设的重点措施,要从员工职业健康、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全面健康的高度来管控职业病危害因素,更加关注职业相关疾病以及容易引起非生产性死亡发生的心脑血管等慢性病的预防,以实现员工与工作环境的和谐发展,推进健康企业建设。
2023, 41(2): 233-236.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23.02.024
摘要:
早期创面处理是化学性皮肤灼伤现场急救极为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救治的效果和预后。通过复习相关文献,并结合实际经验,对化学性皮肤灼伤后现场救治应遵循的程序、洗消液的选择、早期创面的洗消方法、创面的早期外科处理等方面的临床实践进行总结,以期为化学性皮肤灼伤的现场急救提供借鉴,提高现场救治和院内诊疗水平。
早期创面处理是化学性皮肤灼伤现场急救极为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救治的效果和预后。通过复习相关文献,并结合实际经验,对化学性皮肤灼伤后现场救治应遵循的程序、洗消液的选择、早期创面的洗消方法、创面的早期外科处理等方面的临床实践进行总结,以期为化学性皮肤灼伤的现场急救提供借鉴,提高现场救治和院内诊疗水平。
2023, 41(2): 237-241.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23.02.025
摘要:
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是救治心脏停搏的主要手段,复苏后的优化治疗和护理为患者的生存提供了保障,但疾病的高致死率、致残率仍然是目前的主要问题。各种床旁监测技术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日渐成熟,它们能否为急诊心肺复苏提供评估、预测价值,并取得好的临床结局,也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通过对床旁即时超声、近红外光谱、即时检验、脑电图监测等技术的研究进行综述,阐述了各项技术应用的主要适应症及存在的问题,认为床旁监测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多模式监测,为心肺复苏中的指导和预测提供了可能。
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是救治心脏停搏的主要手段,复苏后的优化治疗和护理为患者的生存提供了保障,但疾病的高致死率、致残率仍然是目前的主要问题。各种床旁监测技术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日渐成熟,它们能否为急诊心肺复苏提供评估、预测价值,并取得好的临床结局,也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通过对床旁即时超声、近红外光谱、即时检验、脑电图监测等技术的研究进行综述,阐述了各项技术应用的主要适应症及存在的问题,认为床旁监测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多模式监测,为心肺复苏中的指导和预测提供了可能。
2023, 41(2): 242-246.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23.02.026
摘要:
职业性接触抗肿瘤药物会导致医务人员多种不良健康危害。尽管目前世界各国已实施控制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医务人员与其非必要的接触,但在医院工作环境中仍有抗肿瘤药物残留,增加了医务人员职业接触抗肿瘤药物的机会。使用清洁剂被认为是能最大限度降低抗肿瘤药物残留的有效方法之一,为了解各种清洁剂对抗肿瘤药物的清洁效率,系统性地综述了国内外抗肿瘤药物清洁剂的应用进展,包括清洁剂的应用、分类、其优缺点及清洁效率,探索医院工作环境中抗肿瘤药物残留的科学、合理的清洁方法,以期改善我国医疗工作环境,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接触有害物质的风险。
职业性接触抗肿瘤药物会导致医务人员多种不良健康危害。尽管目前世界各国已实施控制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医务人员与其非必要的接触,但在医院工作环境中仍有抗肿瘤药物残留,增加了医务人员职业接触抗肿瘤药物的机会。使用清洁剂被认为是能最大限度降低抗肿瘤药物残留的有效方法之一,为了解各种清洁剂对抗肿瘤药物的清洁效率,系统性地综述了国内外抗肿瘤药物清洁剂的应用进展,包括清洁剂的应用、分类、其优缺点及清洁效率,探索医院工作环境中抗肿瘤药物残留的科学、合理的清洁方法,以期改善我国医疗工作环境,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接触有害物质的风险。
2023, 41(2): 247-253.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23.02.027
摘要:
生物钟是由自我维持的昼夜节律振荡器和环境、行为等共同驱动的,它协调机体生理功能和行为,对健康至关重要。机体内部的生物钟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对于特殊作息职业人群,因作息时间不规律,易出现生物节律紊乱,从而引起失眠、抑郁等多种身心疾病。因此检测机体内部生物节律有助于理解在不同因素作用下的特殊作息职业个体间差异并指导时间治疗法。既往评估机体内在昼夜节律的方法主要通过不同时间点采集外周标记物(如褪黑素、钟基因等)来完成,但这些方案耗时长、实用性欠佳。随着实验技术手段的进步,已有多种检测机体内在节律的新方法,它们基于机器学习或数学模型的特征分析,即从高维数据样本中提取特征,如转录组、代谢组等,从而评估身体内部生物钟。回顾并总结了这些方法,并对它们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这些新方法为简化特殊作息职业人群昼夜节律的检测手段和时间治疗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助力。
生物钟是由自我维持的昼夜节律振荡器和环境、行为等共同驱动的,它协调机体生理功能和行为,对健康至关重要。机体内部的生物钟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对于特殊作息职业人群,因作息时间不规律,易出现生物节律紊乱,从而引起失眠、抑郁等多种身心疾病。因此检测机体内部生物节律有助于理解在不同因素作用下的特殊作息职业个体间差异并指导时间治疗法。既往评估机体内在昼夜节律的方法主要通过不同时间点采集外周标记物(如褪黑素、钟基因等)来完成,但这些方案耗时长、实用性欠佳。随着实验技术手段的进步,已有多种检测机体内在节律的新方法,它们基于机器学习或数学模型的特征分析,即从高维数据样本中提取特征,如转录组、代谢组等,从而评估身体内部生物钟。回顾并总结了这些方法,并对它们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这些新方法为简化特殊作息职业人群昼夜节律的检测手段和时间治疗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助力。
2023, 41(2): 254-258.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23.02.028
摘要:
睡眠是人类基本生理需求之一,在多因素共同影响下,护士已成为睡眠质量受损的高危人群,睡眠时间少、睡眠质量低的现象突出。从护士睡眠质量现况、评估方法、睡眠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和对健康影响,以及针对其的改善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有效维护护士睡眠健康提供依据。
睡眠是人类基本生理需求之一,在多因素共同影响下,护士已成为睡眠质量受损的高危人群,睡眠时间少、睡眠质量低的现象突出。从护士睡眠质量现况、评估方法、睡眠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和对健康影响,以及针对其的改善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有效维护护士睡眠健康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