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创刊 双月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江苏省疾控机构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能力调查

徐佳南 朱宝立 杨丹丹 潘红星

引用本文: 徐佳南, 朱宝立, 杨丹丹, 潘红星. 江苏省疾控机构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能力调查[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18, 36(1): 37-41.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18.01.010

江苏省疾控机构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能力调查

+ 更多信息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26
  • HTML全文浏览量:  47
  • PDF下载量:  6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7-08-02
  • 刊出日期:  2018-02-26

江苏省疾控机构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能力调查

    通信作者: 朱宝立, E-mail: zhubl@jscdc.cn
    作者简介: 徐佳南(1991-), 男, 大学本科, 实习研究员
  •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江苏 南京 210009
基金项目: 江苏省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网络服务模式研究项目

摘要:  目的 了解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对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能力的现状。 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 对全省111家省、市、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单位总体情况、中毒处置队伍、物资储备、监测预警报告、应急处置、检测能力以及培训和演练等方面进行调查。 结果 111家疾控机构中, 96家(占86.5%)建立了突发中毒应急队伍, 43家(占38.7%)建立了突发中毒事件相关专家库, 但92家(占82.9%)不清楚所辖区域内剧毒危险化学品生产、存储地区分布情况; 90家(占81.1%)设立了独立的应急物资储备场所, 仅2家(占1.8%)储备有解毒药物; 103家(占92.8%)具有一般毒物检测能力; 32家(占28.8%)配备了职业中毒现场快速检测设备。111家疾控机构都能接报中毒事件, 其中24家(占21.6%)建立了突发中毒风险评估制度。 结论 全省疾控机构突发中毒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发展迅速, 中毒应急救援体系初步形成, 但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急需进一步完善。

English Abstract

    • 江苏省所有三级疾控机构m家,其中省级1家、地市级13家、县(区)级97家。

    • 采用问卷调查,调查表的制定借鉴国家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信息平台相关要求,结合江苏省突发中毒事件的特征。主要内容包括疾控机构总体情况、处置队伍、物资储备、预警报告、应急处置、检验检测能力以及中毒培训和演练情况等七个方面。

    • 为确保数据的准确性,调查员经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培训,调查表由被调查单位专人负责审核,省、市、县(区)级卫生计生委对数据进行抽查复核。

    • 所有数据经审核无误后,采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双录人后进行一致性检验。使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数量(占比/%)表示。

    • 表 1  疾控机构中毒防治人员结构分布(人)

      机构类别 人数 文化程度 职称
      大专及以下 大学本科 硕士初级及以上及以下 中级 副高 正高
      省市级 483 50 248 185 119 185 108 71
      县区级 1 091 287 707 97 420 485 149 37
      合计 1 574 337 955 282 539 670 257 108
    • 111家疾控机构中,90家(占81.1%)设置独立的应急物资储备场所,其中省市级12家(占85.7%,12/14); 94家(占84.7%,94/111)有专职或兼职人员对应急物资进行管理,但仅2家(占1.8%,2/111)储备解毒药物; 87家(占78.4%,87/111)有个体防护用品储备,其中36家(占41.4%,36/87)有个体防护装备选定的标准,66家(占75.9%,66/87)能定期按要求更新个体防护装备。12家有个体防护用品储备的省市级疾控机构中,5家(占41.7%)有个体防护装备选定的标准,10家(占83.3%)能定期按要求更新个体防护装备。个体防护用品资金主要来源为上级划拨和自有资金。见表 2

    • 111家疾控机构中,42家(占37.8%)针对本辖区内常见中毒事件及健康危害因素制定监测计划,其中省市级有4家(占28.6%,4/14)。近3年内,通过中毒事件及危害因素主动监测发现中毒事件的疾控机构有4家,发现中毒风险的疾控机构有1家。目前92家(占82.9%,92/111)疾控机构不清楚所管辖区域内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地区分布情况,其中省市级疾控机构12家(占85.7%,12/14)。

      111家疾控机构都能通过电话接报突发中毒事件,其主要方式有:疫情值班电话102家(占91.9%),中毒专业科室电话66家(占59.5%),“12320”热线40家(占36.0%),中毒专线3家(占2.7%)。见表 3

      表 3  近3年(2013—2015年)接报突发中毒事件的主要方式和来源[机构数(占比/%)]

      机构级别 机构数 近三年接报突发中毒事件的主要方式 近三年实际发生的突发中毒事件的接报来源
      疫情值班电话 中毒相关专业科室电话 “12320”热线 中毒专线 医疗卫生机构 卫计委 投诉或举报 安全生产监管局 舆情监测
      省市级 14 8(57.1) 10(71.4) 5(35.7) 0(0) 11(78.6) 11(78.6) 5(35.7) 5(35.7) 2(14.3)
      县区级 97 61(62.9) 41(42.3) 9(9.3) 2(2.1) 66(68.0) 52(53.6) 32(33.0) 16(16.5) 3(3.1)
      合计 111 69(62.2) 51(45.9) 14(12.6) 2(1.8) 77(69.4) 63(56.8) 37(33.3) 21(18.9) 5(4.5)
    • 2013年以来33家(占29.7%,33/111)疾控机构参与过中毒现场应急处置工作。33家机构参与中毒事件现场处置任务过程中,13家(占39.4%,13/33)能严格按照防护要求使用个体防护装备;事件终止后,30家(占90.9%,30/33)开展总结评估。被调查机构实施的内容见表 5

    • 110家疾控机构实验室中,99家(占90.0%)实验室有化学毒物检测设备,103家(占93.6%)实验室具备毒物检测能力(占111家机构的92.8%),99家(占90.0%)实验室有检测的标准品,79家(占71.8%)实验室有毒物检测标准化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OP),106家(占96.4%)实验室开展内部质量控制,106家(占96.4%)实验室参与室间质量控制,32家(占29.1%)配备职业中毒现场快速检测设备(占111家机构的28.8%),仅3家单位(占2.7%)配备中毒检测车。其中14家省市级疾控机构,全部具备化学毒物检测设备、毒物检测能力、检测的标准品,以及开展内部质量控制和参与室间质量控制;14家省市级疾控机构中,10家有毒物检测标准化操作规程,8家配备职业中毒现场快速检测设备。疾控机构缺乏检测车和现场快速检测设备的主要原因为缺乏资金,分别占88.0%(95/108)和82.3%(65/79)。见表 6

    • 2013—2015年111家疾控机构中,41家(占36.9%)举办过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培训,67家(占60.4%)参加过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培训,39家(占35.1%)举办过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演练,27家(占24.3%)参加过突发职业中毒事件应急演练。

    • 与8年前比较,江苏省疾控机构中毒防治人员本科以上学历明显增多,高级职称比例上升,但是参加培训及演练次数依旧较少,突发中毒事件的处置经验依旧不足。虽然86.5%的单位成立了中毒应急队伍,38.7%的单位建立了中毒事件应急专家库,全省中毒应急队伍和专家库建设看似已经初具规模,但近三年来仅33家(29.7%)参与过中毒现场处置任务。由于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对应的激励政策,导致很多中毒专业人才队伍和专家库仍停留在文件层面上,疾控机构中毒专业人才实际掌握的中毒应急技能不够熟练。同许多省份情况[4-5]一样,江苏省基层疾控中毒专业人才依旧缺乏,基层中毒防治人员多为检验科室人员,缺乏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专业人员,他们身兼学校卫生、环境卫生、职业卫生、食品卫生和饮用水卫生监管等任务。人员配备的不足,薪水的低下,致使他们对中毒工作仅愿停留在基础的实验室检测工作上。希望有关部门能丰富疾控机构中毒人才应急处置经验,对县区级疾控给予更多的经费支持,加大基层中毒专业人才培养投人,优化中毒专业人才结构。

    • 经过10年的高速发展,江苏省疾控机构实验室体系建设已经初具规模,99.1%(110/111)的单位有中毒检测相关实验室,93.6%的单位具有一般毒物检测能力。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化学毒物越来越多,不断提升实验室毒物检测能力,才能保证有效处置突发中毒事件[6]。调查发现111家疾控机构中,仅3家有中毒检测车,也只有32家配备现场快速检测设备,达不到全国平均水平[7],也达不到2004年国家颁布的《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8]中的要求,其中省市级也仅8家(占57.1%,8/14)配备,现场快速检测能力仍旧十分匮乏。突发中毒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进行毒物检测是重中之重,本次调查发现缺乏资金和专业人员是各单位未配备现场快检装备的主要原因。突发中毒事件处置讲究实效性,现场检测设备的配备与人员培训,能增强快速检测的可靠性,再配合紧急医学救援,能最大程度减少中毒事件带来的损害。国内中毒事件现场检测装备已在功能多样性、小型化和智能化方面取得了进展[9],政府应当加大对疾控机构中毒现场检测设备的投人。

    参考文献 (12)

目录

  •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