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乡差异在不断扩大,人口流动性增加。人口流动的增加对我国免疫接种工作造成一定难度,针对我国当下国情,合理设置预防接种门诊室,建立系统化、信息化的网络免疫接种系统,对提高预防接种能力和免疫规划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1]。本次调查于2016年1月5日至12月5日展开,随机选取普宁市4个区预防接种门诊室进行为期近1年的调查,拟根据所调查的25个社区预防接种门诊室在该段时间内门诊室接种时间、预约方式、总接种量以及日均接种量等相关情况,评估该市免疫规划及预防接种门诊室现况,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
-
普宁市随机选取4个区的25个预防接种门诊室列为调查对象。所有预防接种门诊室均有相关医疗部门颁发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且门诊室正常运行时间在2年以上。25个预防接种门诊室所在社区流动人口在3.1万~5.2万之间。
-
根据普宁市4区预防接种门诊室分布、运行情况,自制《预防接种门诊室基本信息调查表》,表格内容包括填表人情况(身份)、门诊室免疫规划工作人员数、年龄、工龄、职称等级、门诊室使用面积、门诊室总面积、门诊室接种天数、年接种总量以及日均接种量等相关信息,在回收调查表时,对调查表相关内容进行现场抽检,以保证填报数据的真实性。门诊室进行预防接种的达标要求为:接种环境达标:接种门诊面积在40 m2以上,并设置有候种区、登记区、接种区、留观区、工作区;2)接种人员达标:接种人员必须由具备资格的医务人员担任,专人负责登记体检和接种工作,预防接种门诊需要满足辖区内服务人口数量的需求;3)硬件设备达标:包括有完善的普通设备、冷链设备、信息化设备和宣传设备,接种门诊最多可储备1个月接种量疫苗,且必须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注射器配备数量大于预约接种人数的1.1倍。三项均满足则为门诊室达标,达标率=达标门诊室数/该区总门诊室数[3]。4)日均接种例数=总接种例数/门诊室接种天数[2]。
-
表 1 4个社区预防接种门诊室工作人员一般资料
组别 预防接种门诊室数 门诊室工作人员人数 年龄/岁 工作时间/年 初级职称人数(占比/%) A区 6 58 33.1±1.1 2.3±0.3 51(98.3) B区 1 62 34.1±1.2 2.4±0.4 61(98.4) C区 6 59 33.9±1.1 2.5±0.2 59(100) D区 6 55 34.2±1.2 2.4±0.3 54(98.2) 合计 25 234 33.9±1.2 2.4±0.4 231(98.1)
2016年某市免疫规划及预防接种门诊室现况调查
+ 更多信息-
目的 调查2016年普宁市免疫规划及预防接种门诊室现况, 为加快该市免疫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方法 2016年对随机选取的该市4个区预防接种门诊室情况进行全面调查, 收集预防接种门诊室人员基本情况、门诊室面积以及人员配备情况、门诊室接种天数、总接种量以及日均接种量, 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该市4个区预防接种门诊室共有234名免疫规划人员, 职称基本以初级为主。4个区预防接种门诊室完全达标率为50.0%~71.4%。4个社区预防接种门诊室接种时间、日均接种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该市4个区预防接种门诊室达标情况、人员配备情况不理想。应进一步增加预防接种门诊室建设经费投入, 提倡数字化、信息化建设, 提高免疫规划及预防接种质量。 -
表 1 4个社区预防接种门诊室工作人员一般资料
组别 预防接种门诊室数 门诊室工作人员人数 年龄/岁 工作时间/年 初级职称人数(占比/%) A区 6 58 33.1±1.1 2.3±0.3 51(98.3) B区 1 62 34.1±1.2 2.4±0.4 61(98.4) C区 6 59 33.9±1.1 2.5±0.2 59(100) D区 6 55 34.2±1.2 2.4±0.3 54(98.2) 合计 25 234 33.9±1.2 2.4±0.4 231(98.1) 表 2 4个社区预防接种门诊室门诊室达标情况
组别 预防接种门诊室数 接种环境达标 接种人员达标 硬件设备达标 达标诊室数(达标率/%) A区 6 4 5 4 4(66.1) B区 1 6 5 5 5(11.4) C区 6 4 5 4 4(66.1) D区 6 3 3 3 3(50.0) 合计 25 11 18 16 16(64.0) 表 3 4个社区预防接种门诊室接种量情况
(x±s) 组别 预防接种门诊室数 门诊室接种时间/d 日均接种例数 A区 6 221±3 83±12 B区 1 223±3 82±11 C区 6 219±3 83±13 D区 6 220±3 83±11 -
[1] 罗月雪, 王茁, 王秋云, 等.贵阳市2010-2013年免疫规划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副反应监测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 2014, 25(5):64-65.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jsyfyx201405029 [2]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国家免疫规划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16年版)[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17, 12(1):48.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zgyyswjs201701013 [3] 邓晟, 张静, 甫尔哈提·吾守尔, 等.新疆乡级免疫规划人力资源及预防接种服务现状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 2014, 41(20):3815-3817.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xdyfyx201420055 [4] 欧阳石女, 温素英, 郭美兰, 等.赣州市于都县流动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预防接种状况调查[J].基层医学论坛, 2016, 20(12):1696-1697.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jcyxlt201612077 [5]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16年版)[EB/OL]. (2016-12-29)[2017-11-11]. http://www.nhfpc.gov.cn/jkj/s3581/201701/a91fa2f3f9264cc186e1dee4b1f24084.shtml. [6] 蒙安善, 吴继刚, 杨亚波, 等.融安县儿童免疫规划预防接种率调查与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 2014, 1(3):161-162. http://d.ol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gxyfyx201403012 [7] 谢群, 马姗姗, 池益强, 等. 2013年厦门市免疫规划管理与预防接种人员现状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 2015, 1(3):217-219. doi: 10.3969/j.issn.1006-5253.2015.03.020 [8] 茹建峰, 郑彩虹.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对免疫规划项目的负面影响及应对策略[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 6(8):17-18. doi: 10.3969/j.issn.1671-3141.2015.08.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