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创刊 双月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海上邮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的风险探讨

袁媛 吴智君 孙承业

引用本文: 袁媛, 吴智君, 孙承业. 海上邮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的风险探讨[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20, 38(2): 133-137.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20.02.011

海上邮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的风险探讨

+ 更多信息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536
  • HTML全文浏览量:  172
  • PDF下载量:  34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0-02-23
  • 刊出日期:  2020-04-26

海上邮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的风险探讨

    通信作者: 孙承业, E-mail: suncy@chinacdc.cn
    作者简介: 袁媛(1981—),女,博士,副研究员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北京 100050
基金项目: 中国疾控中心国家级化学中毒救治基地及中毒卫生应急队伍运行项目(131031109000150007)

摘要: 通过多渠道收集信息,对2020年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流行期间漂浮海上的几艘邮轮上的疫情情况做了描述,从时空和人群方面对发病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探索了邮轮人群感染风险及影响因素;并对疫情趋势进行了讨论,以期对认识此次疫情流行规律、处置措施影响及发展趋势有所启发。

English Abstract

  • 海上邮轮旅游已经逐渐被公众所喜爱,成为增长最快的旅行方式之一。国际邮轮协会资料显示,邮轮旅游以年均8.6%的速度增长,预测2020年全球邮轮乘客将达到3000万人次[1]。邮轮具有体积庞大、航行持续时间长、人员密度高、环境相对封闭、部分场所微小气候滞浊、医疗条件有限等特点,如果防范不到位,容易出现空气传播疾病的扩散[2]。Cramer等[3]研究表明,邮轮上呼吸道传染病是旅行者和船员就诊的最主要原因。进入2020年后,迅速蔓延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着航行中的邮轮,已有多艘邮轮上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部分邮轮上发生疫情暴发。现代邮轮集休息、观光、娱乐为一体,船上人员的活动轨迹和暴露易于量化,航行期内人员相对固定,乘客和船员信息明确,所以对邮轮上发生的疫情暴发开展研究,样本固定而易于获得,能够从不同角度认识此次疫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的特征,其研究结果对指导疫情防控有重要现实意义。通过描述、分析“世界梦号”邮轮、“钻石公主号”邮轮和“威士特丹号”邮轮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病情况,可对认识本次疫情发生规律、病原特征、传播规律和人群易感性有直接的借鉴作用,也对风险防控、患者救治,以及疫情发展趋势等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世界梦号”邮轮在2020年1月19日—2020年2月5日期间共进行了3个航次的旅行。2020年1月19日邮轮从广州出发,船上有1814名船员和4400余名游客,途经越南芽庄、岘港等,1月24日返回。该邮轮上有湖北籍乘客108名,其中28人来自武汉。登船时,多数旅客没有戴口罩,直到1月20日晚,新闻播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以人传人后,部分乘客开始佩戴口罩。1月21日,邮轮停靠越南芽庄,旅客下船游玩。1月22日,抵达越南岘港,旅客再次上岸游玩。航程接近结束时,戴口罩的人明显增多,邮轮方也取消了多场可能造成聚集的表演秀。1月24日,全体乘客下船后,在广州南沙港码头接受体温检测,未发现发热病例,遂各自离去。1月26日—1月31日的菲律宾游航次中,船方才建议工作人员戴口罩,要求口罩每4h更换1次,每天测量体温,并开始为公共区域消毒。2月3日,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通知,曾乘坐1月19日—1月24日邮轮的乘客中有数名确诊的感染者。2月5日,“世界梦号”提前结束正在进行的台湾航程,到达香港启德码头,随即接受香港特区政府方面安排的病毒检测和隔离。2月9日香港卫生署对船上所有1814名人员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检测。港务处处长冷耀宏表示,所有船员的冠状病毒测试均呈阴性,所有人离开后无须自我隔离即可下船。2月11日,曾经乘坐“世界梦号”的乘客在下船后,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达到8例,另有4名乘客家属确诊[4]

    • 2020年1月20日“钻石公主号”邮轮从日本横滨出发;1月23日,一位80岁男性出现肺炎相关症状后于1月25日下船回到香港,1月30日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月1日,“钻石公主号”邮轮到达日本冲绳后,大多数乘客下船在冲绳县内观光,且有13名乘客和9名船员乘坐飞机离开了冲绳;2月3日,邮轮停靠回日本横滨,不允许上岸;2月5日,“钻石公主号”在海上进行检疫,31名受检人员中有10人确诊后,被运送到神奈川县的医疗机构。此后确诊人数每日增加,至2月12日,累计有174人确诊,其中包括一名检疫官。该检疫官负责回收问卷,测量体温,并进入过乘客舱,曾戴口罩和手套,但未穿戴防护服,未戴护目镜。2月13日,日本公布隔离措施,允许乘员下船隔离;2月14日,累计有218人确诊,其中一名协助运送患者的消防员确诊;2月15日,日本方面公布下船说明,累计有285人确诊;2月16日,累计有355人确诊,其中厚生劳动省一名50多岁男性职员确诊,他于此前五天在船内进行信息收集工作,在患者下船时维持交通,距离患者超过2m,并佩戴口罩和手套,其间按要求做了消毒和防护,没有密切接触船员和乘客;2月17日,累计确诊患者454人,美国包机撤离388名美国公民,其中有14名乘客病毒检测阳性;2月18日,累计确诊患者542人,韩国包机撤侨;2月19日,累计确诊患者621人,无症状感染者322人,占52%;截至2月20日,累计确诊患者达到634人,罹患率为17%[5]。其中在该游轮上从事办公室工作的日本厚生劳动省的一名雇员和内阁秘书处的一名雇员被感染,另有两位下船住院乘客死亡。整个“钻石公主号”邮轮有3711人,包括1045名工作人员和2666名乘客,50岁以上人群占69%;截至2月20日,确诊患者占17%,50岁以上占87%[6]。钻石公主号疫情发展时间轴见图 1

      图  1  “钻石公主号”疫情发展时间轴

    • “世界梦号”邮轮的航行时长是每个航次6天5夜;“钻石公主号”除在海上航行15d外,还在日本横滨港口隔离了14d;“威士特丹号”在海上航行了28d后停靠柬埔寨西哈努克港。如果邮轮上发现确诊患者或有疑似症状患者,乘客和船员无法得到类似陆地上的良好隔离等措施。而且,出于经济因素的考虑,即使得知有确诊患者,船方也不一定立刻做出卫生防疫反应,例如“钻石公主号”得知该邮轮曾有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后,未对船员和乘客进行预警,而是继续按原计划航行了4d,其中还在冲绳停靠观光,且有乘客和船员乘坐飞机离开冲绳,这很容易造成病毒传播扩散。截至2月20日,“世界梦号”“钻石公主号”和“威士特丹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罹患率分别是0.3%(12/3614)、17.1%(634/3711)和0.04%(1/2257)。但“威士特丹号”乘客下船后的唯一病例5d后经美国方面再次检测为阴性[8],推测“威士特丹号”在航行期间可能没有患者。由于邮轮特殊的环境,一旦有传染源,停留时间长将是导致疫情暴发的风险因素。

    • 目前确诊病例数最多的“钻石公主号”邮轮共有17层,748间带阳台的标准客舱房,212间带窗的客舱房,29间无障碍客舱,还有348间不带窗户的内舱房(见图 2)。8种房型中只有5种房型有阳台可以透气,其余则是密闭空间,依靠中央空调调节通风(图见 3)。“钻石公主号”抵达横滨后,乘客被要求待在客舱里隔离并采样检测。在最开始的1~2d,船上的乘客完全不能踏出房门,隔离第3天,游客被允许分批次到甲板上呼吸新鲜空气,每天1.5h,人和人之间需要间隔2m。直至10d以后公布新隔离措施,船上人员才可以选择下船隔离。在船上隔离期间,所有被隔离人员处在这种相对的密闭空间,而且当时横滨气温大概是5~10℃,需要开启中央空调保证室内的温度和通风。船舱内由于存在病毒,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9]

    • “世界梦号”航线所到区域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温暖,光线充足,1—2月航行期间气温均在20℃以上;“威士特丹号”航线所到区域为热带雨林或热带季风气候,气温也能达到20℃以上;而“钻石公主号”同期航线经过副热带湿润气候区域,1月份的温度为该区域全年最低,为5~10℃。由此可见,低气温可能也是邮轮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的风险因素。

    • 3艘邮轮靠岸后,对初筛后的疑似病例或全体乘客进行了核酸检测。但是核酸检测由于样本采样的问题、样本在运输和保存中的核酸降解的问题、紧急上市的试剂盒问题等,可能存在“假阴性”的情况,容易出现漏诊。“世界梦号”在疫情期间,总共运行3个航次,第一航次在1月24日靠岸,全体乘客在广州下船后仅接受体温检测,未发现发热病例后,各自离去,更容易出现漏诊。值得一提的是,其中1名女性患者发热后服用退烧药,下船时体温正常被排除感染,但1个星期后被确诊。在2月5日提前结束航程的船次中,有1814名船员经核酸检测全部阴性。如果检测结果可靠,所有船员经过3个航次,均未被感染,可能与后面两个航次中,船员与乘客都开始佩戴口罩、取消聚集性活动、公共区域消毒等措施有关。

      “钻石公主号”1月30日一位80岁男性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然而,船方在此后未对船员和乘客进行预警,未采取任何防疫措施。在邮轮的封闭环境下,邮轮停靠后一些不恰当的船舱隔离措施更容易造成病毒的传播。乘客船舱隔离期间,按照80人/d的速度进行核酸检测,检测速度远不能满足需要,容易错过早诊断、早治疗。同时,美国乘客被包机撤离时,飞机上的14名确诊患者与其他乘客未做周到的隔离。

      “威士特丹号”邮轮在海上漂泊了28d后停靠柬埔寨,所有乘客进行了体温测试,只有部分疑似乘客进行了病毒检测,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后,进行了多人聚集的欢迎仪式。如果检测结果存在假阴性,这种聚集性活动容易造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扩散,所幸该邮轮最终没有确诊病例。

    • 截至2月20日,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最为严重的中国武汉,累计确诊45346例[10]。按照武汉人口1100万计算,罹患率是0.41%,而“钻石公主号”罹患率高达17.1%(634/3771)。可见邮轮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的高危场所。

      需要注意的是,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11]。据最新研究数据显示,72314例病例中,无症状感染者占1.2%[12]。而“钻石公主号”邮轮截至2月19日的确诊患者中,无症状感染者已经占到确诊患者的一半,这种隐匿性会增加传染风险。“钻石公主号”抵达日本横滨港口后,乘客和船员未能全部接受病毒核酸的快速检测,在开始检测的10d时间里,3700多名乘员中只有439人进行了检测。邮轮上的船舱狭小,大部分只能通过中央空调换气,病毒可以通过这个通风系统传播到所有的船舱,在这样的环境下,被传染的患者急剧上升。因此,以及时有效的流行病学调查去发现密切接触者,早期检测以及检测速度在处理突发传染病疫情时显得尤为重要。

    • “钻石公主号”在得知下船乘客有确诊患者时,并未告知船上其他乘客;美国包机撤回船上乘客时,也并未告知飞机上同行的有14位确诊患者;这不利于公众及时采取自我防护,并易导致疫情扩散。而“世界梦号”邮轮由于船员和乘客能及时通过网络等途径,了解到国内疫情相关信息,及时采取个人呼吸防护等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新冠病毒肺炎蔓延起到阻断作用。因此,邮轮上,也需要有疫情信息及时、透明的公开制度。

      邮轮乘客大部分年龄较大,多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因此是感染传染病的高危人群。但是如果船员能有传染病方面知识的宣教,对疾病有较好的认知,能自我采取正确的防控措施,指导个人防护、进行重点场所消毒,将大大降低邮轮内部传染病进一步扩散的风险。

    • 虽然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出台了《船舶卫生控制指南》,其中对船舶空气质量及相关传染病防控提出了具体要求[14],但是相关卫生检疫政策及法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使得在邮轮上暴发疫情时,有制度保障。“威士特丹号”因被怀疑载有新冠病毒感染者,接连被菲律宾、日本、韩国、关岛、泰国等多地港口拒绝停靠,在海上漂泊1周多;钻石公主号”则因1例已离船的确诊病例,在日本横滨靠港后全员接受检疫,并在船上隔离14d。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遭遇疫情危机的公海邮轮,在疫情十分严重时,考虑远距离航行至本国有危及人身危险的可能性时,船舶也可以就近选择沿海国港口进行停靠。同时,从个人权利保护角度,邮轮上所有乘客的国籍国都有义务让船靠岸、救治。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的“救助义务”其实主要针对的是遇到险情的情况,比如遇到台风、碰撞,这时邮轮在公海上呼救,离得最近的船舶要赶过去救援。但当疫情发生时,需要特殊防护,港口所在国要判断自己是否具备相应的卫生防疫能力。很多国家不具备临时接收能力,他们可以选择拒绝。因为如果冒着风险接收,可能既达不到第一时间实现救助的目的,还有可能置本国人民于风险之中。《国际海港制度公约》第2条、第16条和第17条也规定,港口国可以在发生影响国家安全或重大利益的紧急情况时,采取应对措施,中止他国船只自由进入本国港口的义务,也可以基于公共卫生或安全的原因禁止相关旅客过境本国[15]。因此,他们有拒绝救助的权利。邮轮上一旦有疫情暴发,涉及多国之间协调,很难及时得到有效处置。因此,预防邮轮上疫情暴发显得尤为关键。将来,邮轮乘客和船员在上船前进行排除重要传染病的检疫措施有必要实行。在疫情面前,无论哪个国家也无法独善其身,需要全球联防联控。

参考文献 (15)

目录

  •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