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创刊 双月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09—2018年中国职业病发病规律及特征

王海涛 杨荔 苏亚娇 秦真威 张晓彤 李婵 朱红茹 范红敏

引用本文: 王海涛, 杨荔, 苏亚娇, 秦真威, 张晓彤, 李婵, 朱红茹, 范红敏. 2009—2018年中国职业病发病规律及特征[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20, 38(2): 178-182.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20.02.022

2009—2018年中国职业病发病规律及特征

+ 更多信息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137
  • HTML全文浏览量:  357
  • PDF下载量:  115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9-08-02
  • 刊出日期:  2020-04-26

2009—2018年中国职业病发病规律及特征

    通信作者: 范红敏, E-mail: fhm01@Sohu.com
    作者简介: 王海涛(1994-), 男, 在读预防医学硕士研究生
  • 华北理工大学, 河北 唐山 063200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专项京津冀地区职业人群队列研究(2016YFC900605);河北省重点科技支撑项目(192777129D)

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我国2009-2018年职业病发病规律和特征,为制定职业病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查找相关文件进行职业病发病数据的收集,对我国2009-2018年职业病发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年度病种构成的差异。 结果 2009-2018年我国共确诊职业病270 254例,其中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235 553例(占87.16%)、职业性化学中毒15 589例(占5.77%)、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9 047例(占3.35%)、职业性传染病3 883例(占1.44%)、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2 232例(占0.83%)、职业性皮肤病1 320例(占0.49%)、职业性眼病1 258例(占0.47%)、职业性肿瘤870例(占0.3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43例(占0.05%)、其他职业病359例(占0.13%)。其间,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职业性肿瘤发病无明显升高或下降趋势;耳鼻喉口腔疾病、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传染病发病人数呈增长的趋势;化学中毒、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放射性疾病发病人数呈下降的趋势。 结论 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是我国最主要的职业病,职业接触的化学物品危害较大。耳鼻喉口腔疾病等发病率呈增长趋势的职业病需要加强预防和控制。

English Abstract

    • 资料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发布的《卫生部通报2009年职业病防治工作情况》[4]《卫生部通报2010年职业病防治工作情况和2011年重点工作》[5]《关于2011年职业病防治工作情况的通报》[6]《关于2012年职业病防治工作情况的通报》[7]《关于2013年职业病防治工作情况的通报》[8]《关于2014年职业病防治工作情况的通报》[9]《 2015-2016年全国职业病报告情况》[10]《 2017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11]《 2018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12]等文件,从中收集我国职业病发病情况等信息资料。

    • 对收集的资料用Excel建立数据库,登记录入各类职业病、职业病各病种以及各行业的职业病发病与分布情况,其中,对于职业病分类、行业分类,2009— 2012年的数据采用2002年颁布的《职业病目录》[13]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14]标准进行划分;2013年及以后的数据采用的2012年颁布调整的《职业病目录》[15]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16]标准进行划分。录入完成后对数据进行逻辑错误检查,并对错误的数据进行核实与修正。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对收集的资料基本信息进行汇总,分析职业病新发病例分类,病种分布、人群分布以及行业、经济类型和企业规模的分布情况,构成比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几何平均法,以2009年各职业病发病数据为基数求十年内各职业病发病的定基比,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分析职业病发病趋势。

    • 表 1  我国2009—2018年职业病发病情况  [发病例数(占比/%)]

      年份 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职业性化学中毒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职业性肿瘤 职业性皮肤病 职业性眼病 职业性传染病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其他职业病 总计
      2009 14 495(79.96) 424(2.34) 2 464(13.59) 111(0.61) 63(0.35) 176(0.97) 161(0.89) 192(1.06) 0(0) 42(0.23) 18 128(6.71)
      2010 23 812(87.42) 347(1.27) 2 034(7.47) 225(0.83) 80(0.29) 226(0.83) 251(0.92) 201(0.74) 0(0) 64(0.23) 27 240(10.08)
      2011 26 40(88.36) 532(1.78) 2 131(7.13) 172(0.58) 92(0.31) 138(0.46) 226(0.76) 146(0.49) 0(0) 41(0.14) 29 879(11.06)
      2012 24 206(88.28) 639(2.33) 1 641(5.98) 201(0.73) 95(0.35) 148(0.54) 94(0.34) 293(1.07) 32(0.12) 71(0.26) 27 420(10.15)
      2013 23 152(87.72) 716(2.71) 1 541(5.84) 233(0.88) 88(0.33) 141(0.53) 129(0.49) 316(1.20) 25(0.09) 52(0.20) 26 393(9.77)
      2014 26 915(89.8) 880(2.94) 1 281(4.27) 143(0.48) 119(0.4) 109(0.36) 55(0.18) 427(1.42) 25(0.08) 18(0.06) 29 972(11.09)
      2015 26 170(89.68) 1 097(3.76) 931(3.19) 149(0.51) 81(0.28) 106(0.36) 121(0.41) 485(1.66) 12(0.04) 28(0.10) 29 180(10.80)
      2016 28 088(88.36) 1 276(4.01) 1 212(3.81) 268(0.84) 90(0.28) 100(0.31) 104(0.33) 610(1.92) 17(0.05) 24(0.08) 31 789(11.76)
      2017 22 790(85.18) 1 608(6.01) 1 021(3.82) 399(1.49) 85(0.32) 83(0.31) 70(0.26) 673(2.52) 15(0.06) 12(0.04) 26 756(9.90)
      2018 19 524(83.09) 1 528(6.5) 1 333(5.67) 331(1.41) 77(0.33) 93(0.40) 47(0.20) 540(2.30) 17(0.07) 7(0.03) 23 497(8.69)
      合计 235 553(87.16) 9 047(3.35) 15 589(5.77) 2 232(0.83) 870(0.32) 1 320(0.49) 1 258(0.47) 3 883(1.44) 143(0.05) 359(0.13) 270 254(100)
    • 由于未收集到2017年、2018年我国主要职业病病种发病数据,故仅对2009—2016年主要职业病病种累计发病进行排位,前5位分别为尘肺病(97 580例,占44.35%)、矽肺(71 565例,占32.53%)、噪声聋(5 548例,占2.52%)、慢性苯中毒(3 998例,占1.82%)、慢性铅中毒(3 021例,占1.37%)。我国2009—2016年主要职业病病种发病情况见表 2

    • 由于未收集到2017年、2018年我国职业病各行业发病数据,仅对2009—2016年我国新发职业病前三位的行业进行统计,其中煤炭行业、有色金属行业始终处于职业病发病的前三位,且煤炭行业报告职业病101 458例,达46.12%,有色金属行业报告职业病23 363例,达10.62%,两个行业职业病发病数量之和超过职业病总发病数(220 001例)的半数,而铁道行业、机械行业、开采辅助活动行业在2009—2016年的8年时间内分别有3年、1年、4年达各行业的职业病发病人数的前三位,见表 3

      表 3  2009—2016年我国职业病主要行业发病情况  [发病例数(占比/%)]

      行业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总计
      煤炭 7 50(41.38) 13 968(51.28) 15 421(51.61) 13 399(48.87) 15 078(57.13) 11 396(38.02) 11 625(39.84) 13 070(41.11) 101 458(46.12)
      有色金属 1 691(9.33) 2 258(8.29) 2 695(9.02) 2 686(9.80) 2 399(9.09) 4 408(14.71) 3 116(10.68) 4 110(12.93) 23 363(10.62)
      铁道 - 2 575(9.45) 2 889(9.67) 2 706(9.87) - - - - 8 170(3.71)
      机械 - - - - 983(3.72) - - - 983(0.45)
      开采辅助活动 1 267(6.99) - - - - 2 935(9.79) 3 069(10.52) 3 829(12.05) 11 100(5.05)
      合计 10459(57.7) 18 801(69.02) 21 005(70.3) 18 791(72.77) 18 460(73.53) 18 739(62.52) 17 810(61.03) 21 009(66.09) 145 074(65.94)
      注:“-”表示未查询到相应数据
    • 结合收集到的职业病发病数据,计算得出2009—2018年我国新发职业病的平均发展速度。职业病总体平均发展速度保持动态平衡的趋势,十年间增长的平均发展速度较小(102.63%)。分别计算各类职业病的平均发展速度,其中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平均发展速度为103.02%、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为113.68%、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为111.55%、职业性肿瘤为102.03%、职业性传染病为110.89%,发病情况均呈增长趋势;而职业性化学中毒、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放射性疾病、其他职业病的发病情况呈下降的趋势,平均增长速度依次为94.04%、93.82%、88.42%、93.87%和83.6%。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眼病历年的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相差较大。见图 1

    • 本次分析结果显示,2009—2018年我国职业病发病具有如下特点:

      (1)我国职业病总体发病形势依然严峻。如表 1所示,2009—2018年我国共确诊职业病270 254例,其中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235 553例,占87.16%)依然是职业病的防治重点。在对钢铁、煤炭等重工业采取改进工艺,增强防护等措施取得一定成效后,其他如陶瓷、大理石加工行业中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成为了新的防治重点[17]。同时其他高发职业病如职业性化学中毒(15 589例,占5.77%)、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9 047例,占3.35%)的发病形势仍然不容忽视。职业病构成的变化和工业变革特点、加工工艺的变革是有密切关系的。

      (3)我国职业病仍比较集中于煤炭行业、有色金属行业。表 3显示,2009—2016年这两个行业职业病发病数量之和超过职业病总发病数量的半数,且始终处于职业病发病行业的前三位,其中煤炭行业累计发病101 458例(占46.12%),有色金属行业累计发病23 363例(占10.62%)。煤炭行业、有色金属行业中国有大型企业居多,其从业人员也众多,职业病危害因素多,需要进一步预防与控制职业危害[20];同时,国有大型企业在职业病健康检查和管理报告方面系统较完备,使得职业病检出率相对较高。提示煤炭行业、有色金属行业较多的地区应加强职业病监管,同时相关企业应落实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

      综上所述,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实施以来,我国职业病防治体系逐步健全,相关宣传更加普及,全社会防治意识不断提高,有效控制了职业病增长。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为顺利实现后工业化时代(生产安全事故稳中有降,事故死亡人数减少)[23],特提出以下两点建议:(1)以《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为指导,推进职业病防治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格局。(2)对于煤炭行业、有色金属行业等职业病高发病行业,以及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传染病等相关职业人群,需进一步增强职业病防治法律意识,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改进生产工艺,增强用人单位的职业危害防治观念[25]

参考文献 (23)

目录

  •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