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业病防治事关劳动者身体健康和家庭幸福,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职业病防治工作。多年来,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职业病防治的各项工作均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仍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存在不小的差距。尘肺病是我国患病人数最多的一种职业病,而煤矿的尘肺病占全国尘肺病人数的半数以上。本研究拟对我国煤矿尘肺病防治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从预防、诊疗、保障等方面探讨煤矿尘肺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对策与建议,以期为进一步制定煤矿尘肺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职业病防治工作。近年来持续加大对职业健康的重视,2016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1]明确指出要“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推进职业病危害源头治理”。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后,将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职责划归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利于职业健康监管事权统一。2019年制定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2],其中“职业健康保护行动”是健康中国行动的系列行动之一,是保护广大劳动者健康的专题行动,分别提出了劳动者个人、用人单位、政府应采取的举措及行动。从此时起职业病防治工作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机遇期。
-
《职业病防治法》于2002年颁布实施后,建立了一系列职业病防治法规制度。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现代化治理的需求,国家分别于2011年、2016年、2017年、2018年对《职业病防治法》进行了4次修订,目前正在进行第5次修订工作。2015年出台了《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定》(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73号令)[3],加强了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的防治工作。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0部门联合制定发布了《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方案》[4],要求有效加强尘肺病预防控制,大力开展尘肺病患者救治救助工作,切实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同时要求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治理,做好粉尘危害源头防范。
-
2018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建职业健康司,主要负责职业健康相关政策、标准制定,职业健康监督工作由综合监督局负责。截至2019年底,全国有28个省、122个地市和284个县区设置了独立的职业健康管理机构,有专兼职管理人员9 000余人[5]。2019年5月,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要求聚焦我国职业病主要病种尘肺病,在矿山、冶金、建材等行业开展粉尘危害整治,加强职业健康监管执法,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
2006年6月1日,全国职业病网络直报系统正式启用,2014年改造升级为“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 [6],为职业病防治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截至2019年底,全国累计报告职业病99.4万例,其中尘肺病88.9万例,2010年以来新确诊职业病病例一直在3万例左右,2016年达到最高峰后呈下降趋势[7-8]。近年来尘肺病发病的主要行业依次为:煤炭、有色金属、铁道、建材、冶金等,其中累计报告的煤工尘肺和矽肺新发病例均以煤炭行业为主[9],区域主要聚集在西南和中南地区[10]。
-
据《2019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末全国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25 478万人;截至2019年末,全国新开工工程建设项目工伤保险参保率为99%[11]。2019年尘肺病已新增为大病专项救治的病种,利用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组织实施了“职业病防治项目”。社会公益慈善力量也在积极发挥着尘肺病救治作用。
-
国家卫生健康委职业安全卫生研究中心自2006年以来组织的三次全国性煤矿尘肺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尘肺病检出率分别为7.4%、10.8%,疑似尘肺病检出率为7.9% [12-14],明显高于当时职业病病例报告检出率。王丹等[15]研究表明,煤工尘肺病例数占估算病例数的6.7%。《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方案》提出的目标之一为:到2020年底,摸清用人单位粉尘危害基本情况并报告职业性尘肺病患者健康状况[4]。2020年1月公布实施《全国职业病危害现状统计调查制度》后,将进一步了解我国职业病危害的现状,为进一步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基础依据。
-
由于尘肺病具有迟发性和隐匿性的特点,用人单位普遍存在对职业病危害认识不到位,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不落实,作业场所粉尘浓度严重超标等问题。有研究报道,20世纪90年代某现代化露天煤矿粉尘浓度测定样品超标率为89.4%[16];2017年湖南某井工矿粉尘浓度超标为44.4% ~ 77.8%[17];有的煤矿移架工序总粉尘质量浓度最高达337 mg/m3,割煤工序呼吸性粉尘质量浓度最高为32.6 mg/m3,均远远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18]。职业病防治经费投入也严重不足,从煤矿企业看,粉尘危害防治费用平均为吨煤0.18元/月,与安全生产费用吨煤15元/月相比,仅占1.2%,在粉尘危害防治方面投入经费严重不足,致使在源头治理上很多措施不到位[14]。另外,我国对工人的防尘教育培训率低,效果不理想[18]。
-
首先是监管力量不足:职业卫生监管职能划转后,原监管队伍并未随之转隶,监管力量远远不足;其次是监管能力不强:多数监管部门缺少职业卫生监管执法必需的装备,一些监管人员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亟须提高;第三是职业卫生监管基础还很薄弱: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企业、作业岗位和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人员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第四是技术支撑力量不够:在为政府提供技术支撑方面,未建立国家层面职业健康技术支撑引领、指导地方工作的格局,全国尚未形成完善的职业健康技术支撑体系。
-
在煤矿采煤之前,需预先注水使煤体湿润,减少开采时煤尘扩散,但随着综采要求的提高,长钻孔煤层注水技术还存在设备方面的缺陷,因此该技术还需优化;采煤机内外喷雾技术通常因系统封闭性差而漏水,压力不足效果欠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综采工作面除尘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同时对工作面粉尘的监控能力有限,粉尘探测仪的灵敏度不高,难以构建尘肺病预警系统,无法实现对作业人员的及时保护[19-21]。
-
我国有超过2亿的劳动者接触各类职业病危害,但是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相对偏少。截至2019年底,全国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1 079家,职业健康检查机构3 348家,职业病诊断机构541家,而有资质的职业病诊断医师仅有9 700余人[22]。近年来隶属于卫生系统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职业卫生业务工作有所弱化,人员流失严重[23],职业病治疗的技术、设备等的发展滞后于职业病治疗的迫切需求[24-25]。从事尘肺病诊断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的职业病诊断医师大多集中在大城市重点单位,而县市医疗卫生机构、矿业集中的偏远地区尘肺病诊断筛查任务重,技术力量薄弱,专业人才相对缺乏,导致基层尘肺病诊治服务能力严重不足。
-
2010年以前国有煤矿的职业健康体检率在50%左右,地方和乡镇煤矿更低。随着《职业病防治法》的不断完善,宣传和执法力度的不断加大,上岗前体检率有所提升,但在岗期间和离岗时体检率仍无明显提高[26]。大型国有企业在岗期间和离岗时体检基本能覆盖所有员工,但也存在某些企业只给采煤、掘进等主要工种人员进行在岗体检,而且体检周期延长到每3 ~ 4年一次;地方或乡镇煤矿的在岗体检率很难保证,离岗体检率更低;对于离岗后随访,只有少数大型煤炭集团能坚持开展。而尘肺病检出率在退休人员中更高,是在岗人员的2倍以上[26]。
-
一是诊断信息不能共享。劳动者在一家诊断机构诊断后,对结果不满意,短期内又到另一家诊断机构要求诊断,因为信息未共享,导致重复诊断。有时,诊断结果不一致还会引发矛盾[27];二是职业病诊断涉及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利益,涉及的社会矛盾突出,医疗单位多数不愿承担此项工作[28-29]。三是影像学诊断客观上存在诊断误差,广西市级尘肺病诊断机构在2011—2013年尘肺病的误诊率16.7%[30],而吉林省800名尘肺病诊断医师读片结果诊断期别符合率平均为(71.5 ± 10.0)% [31],这其中最容易产生差异的是对壹期尘肺病和无尘肺的诊断。
-
目前缺乏有效治疗尘肺病的药物与方法。虽然在长期治疗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了《尘肺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 [32],但是对尘肺病的病情评估和治疗康复缺乏统一规范。近20年来,从国家层面缺乏专门立项研究尘肺病治疗的科技攻关项目;各研究机构因为没有直接经济效益,几乎没有配置从事专门研究的人员、设备和经费。
-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人社部于2017年出台了《工伤预防费使用管理暂行办法》[33],规定工伤预防费的使用原则不超过上年度工伤保险基金征缴收入的3%,且规定了用于工伤事故和职业病预防宣传和培训的工伤预防费用,但未包括工程防护、作业场所监测及职业健康监护等方面,而3%的预防费用无法突显预防工作在我国工伤保险体系中的重要性。
-
被诊断为职业性尘肺病后,患者应依据《工伤保险条例》得到补偿,而工伤保险目前尚未全国统筹,大多数省、市、自治区实行的是地市级甚至县级统筹,各地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赔付政策,存在区域不平衡[34]。另有一些大型国企实行内部统筹,未参与社会统筹,抗风险能力较弱。
-
目前职业病的保障以工伤保险为主,在安全生产责任险中也有提及,一旦企业违规拒缴保费,劳动者只能通过医疗保险途径解决医药费,但尘肺病的很多药物不在医保的目录中,职业病康复也未列入医保或工伤保险项目,保障能力十分有限。
-
近年来,尽管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一直在上升,但总体参保率仍然偏低[35-36]。在2008—2014年,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保率一直不足30%。对于未参保的农民工,其生活和医疗基本无法保障。
-
首先,尽快修订完善《职业病防治法》,其中要明确职业病预防的投入比例及列支来源,大幅提高企业违法成本;第二,尽快修订《尘肺病防治条例》,将企业类型、监管部门和管理措施等都发生明显变化的条款进行更新完善,以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要求;第三,建议继续修订《工伤保险条例》,提高用于预防费用的比例,并扩大使用范围,可用于相关企业职业卫生评估、职业危害隐患排查、职业健康宣传与教育培训,职业健康监护、作业场所监测及工程防护等方面;第四,建议尽快更新《职业病分类和目录》,综合考虑纳入新材料、新工艺、新工作方式、新传染病等导致的从业人员相关疾病,以适应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
加强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培训,强化用人单位主体责任意识;加大尘肺病防治专项经费投入,加强防、降尘技术措施的投入,引进新技术、新工艺,从源头上控制粉尘危害的发生;加强作业现场粉尘浓度的日常监测,保证作业场所粉尘浓度的达标率;注重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检查,提高职业健康检查覆盖率。
-
国家卫生健康委于2020年4月6日印发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加强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37],对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进行了顶层设计,明确了国家、省、市、县四级及乡镇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机构的职责,主要从职业病监测评估、职业病危害工程防护、职业病诊断救治三方面着手,加快推进组织机构、人才队伍、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以满足新时期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需要。
-
以共建联合体方式整合国内优势资源和专家团队,开展科技攻关,研发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工程防护先进技术和装备,开展尘毒危害等工程防护的学术交流和技术培训,为用人单位提供工程治理方面的技术服务,提升粉尘危害工程防护的能力和水平。
-
建设全国职业健康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关联政府、用人单位、技术服务机构等相关责任主体信息的管理平台,覆盖国家、省、市、县、乡镇,建立完善与人社、工伤、医保、税务等部门间信息共享机制,具有政策法规等宣贯和培训、职业病报告、职业卫生技术机构管理、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疗机构管理、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职业病危害申报、监督管理等业务功能,使职业健康管理数据动态化、可视化,提高监管效率,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支撑。
-
强化粉尘危害告知和职业卫生宣教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粉尘防范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推动高等院校加强职业卫生工程学科的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快互联网+职业健康培训信息化建设。
-
建议制定职业病诊断医师的培训规划,加强从事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等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升人员的数量和能力;探索开发尘肺病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筛查技术,应用于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辅助开展工作,以缓解职业病医师人员匮乏和能力不足的压力。
-
充分发挥《尘肺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的作用,规范尘肺病治疗,并进一步研制尘肺病的病情评估和治疗康复的统一规范,合理用药,适度治疗,积极康复,提高生命质量,实现尘肺病患者基本可以保持正常的生活质量和相对健全的社会活动能力的目标。
-
加强基础研究,从国家层面在立项性质、立项比例、经费投入、人员配置等方面加以重视,引领各层面开展有针对性的基础研究工作。制定出台相应的尘肺病治疗规范、指南,明确尘肺病治疗的目标和原则,通过全面的健康管理,积极预防和治疗尘肺病及其并发症和合并症。
-
细化工伤保险中各行业基础费率等级,建立健全费率动态调整机制,提升中小企业的参保率。也可开发其他形式的商业保险,以弥补工伤保险的不足之处,让企业有多种选择,最终做到人人参保。
-
加大对尘肺病一次性补偿力度,保障患者脱离接触后的基本生活需求;将尘肺病的有效治疗药品添加到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增加报销药品种类;将尘肺病主要合并症和并发症的治疗费用列入工伤保险的支付范围。
-
在进一步完善省级统筹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全国统筹工伤保险基金,建立信息化管理网络平台,尽早实现可异地治疗与康复。
-
积极贯彻落实《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方案》提出的采取多种措施,救助尘肺病患者工作的要求,各地要落实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尘肺病患者纳入大病保险和城乡医疗救助体系。2019年,尘肺病已被新增为大病专项救治的病种,利用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组织实施了“职业病防治项目”,各级民政部门要将符合条件的尘肺病患者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范围。同时,充分发挥社会公益慈善力量(如中国煤矿尘肺病防治基金会等)在尘肺病救治中的作用。
-
建议完善现行的《工伤预防费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提高工伤预防费的比例,并允许工伤保险系统主动参与被保方的职业健康防护的监督、指导,充分发挥工伤保险基金的预防作用。
我国煤矿尘肺病防治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
+ 更多信息-
尘肺病的防治一直是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更好地贯彻落实职业健康保护行动和尘肺病攻坚行动方案,从政府的重视、职业健康政策法规和监管、尘肺病报告数量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分析我国煤矿尘肺病防治工作的现状,从尘肺病的预防、诊疗、保障三方面进行探讨,指出当前存在尘肺病底数不清、用人单位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监管职责执行不到位、防尘技术研究薄弱、尘肺病防治机构及人员服务能力不足、粉尘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覆盖率低、诊断鉴定问题突出、开展尘肺病治疗的基础研究力度不够、工伤保险预防费用比例低、工伤保险区域性不平衡、保障形式单一以及农民工参保率低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的分析,提出以“源头治理,多管齐下” “加强诊治,促进康复” “人人参保,应保尽保”为重点的多项对策和建议。
-
[1] 中共中央, 国务院.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A/OL]. (2016-10-25)[2020-06-12]. 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6/content_5133024.htm. [2] 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A/OL]. (2019-07-09)[2020-06-12]. http://www.gov.cn/xinwen/2019-07/15/content_5409694.htm. [3]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定: 总局令第73号[A/OL]. (2015-02-28)[2020-06-12]. 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5/content_2864064.htm. [4]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国家发展改革委, 民政部, 等. 关于印发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方案的通知: 国卫职健发[2019] 46号[A/OL]. (2019-07-11)[2020-06-12]. http://www.nhc.gov.cn/zyjks/pqt/201907/761eaa530f6f482bbd7b1669aecca399.shtml. [5] 国家卫生健康委职业健康司. 2020年全国职业健康工作会议在京召开[EB/OL]. (2020-01-13)[2020-06-12]. http://www.nhc.gov.cn/zyjks/s7786/202001/237f3bf4bba54b9d8b3d7a62df069325.shtml. [6] 朱晓俊, 王丹, 王鸿飞, 等. 职业病统计报告和监测现状及其信息化建设探讨[J].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18, 31(1): 73-75.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OLE201801029.htm [7] 王海涛, 杨荔, 苏亚娇, 等. 2009-2018年中国职业病发病规律及特征[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20, 38(2): 178-182.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20.02.022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 (2020-06-06)[2020-06-12]. http://www.nhc.gov.cn/guihuaxxs/s10748/202006/ebfe31f24cc145b198dd730603ec4442.shtml. [9] 金龙哲. 我国作业场所粉尘职业危害现状与对策分析[J]. 安全, 2020, 41(1): 1-6.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ANQU202001002.htm [10] 肖培, 王丹, 朱晓俊. 我国尘肺病发病的空间自相关分析[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16, 34(11): 830-834.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2019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 (2020-06-08)[2020-0612]. http://www.mohrss.gov.cn/SYrlzyhshbzb/zwgk/szrs/tjgb/202006/t20200608_375774.html. [12] 马骏. 我国煤矿职业危害防治现状及其对策[C].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8: 333-337. [13] 马骏, 刘丽华, 张岩松. 某煤炭集团尘肺病危害现状及趋势分析[C]//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7年学术年会, 2007: 227-231. [14] 樊晶光, 王雪涛, 王海椒, 等. 83家井工煤矿在岗农民工尘肺病现状调查及预防对策研究[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7, 13(8): 188-192.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LDBK201708031.htm [15] 王丹, 张敏, 郑迎东. 中国煤工尘肺发病水平的估算[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13, 31(1): 24-29. [16] 田琳, 蔡立群, 吴贞一, 等. 平朔露天煤矿采矿与选矿作业环境的卫生学调查[J].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1998, 11(6): 331-333.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OLE806.005.htm [17] 张红梅. 郴州市某破产煤矿接触粉尘作业工人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分析[J].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7, 19(1): 39-42.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CZYG201701013.htm [18] 王雪涛, 马骏, 关砚生, 等. 我国地方煤矿职业危害现状调查[J]. 职业与健康, 2008, 24(12): 1145-1147.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YJK200812012.htm [19] 韩志敏. 煤矿综采工作面防尘技术研究现状及趋势[J]. 矿业装备, 2018(3): 60-61.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KYZB201803026.htm [20] 赵立永, 张全柱, 黄成玉. 基于CAN总线的新型煤矿粉尘浓度检测系统的研究[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2, 8(3): 76-79.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LDBK201203018.htm [21] 张敏. 构建尘肺病监测预警与防控体系[J]. 劳动保护, 2014(3): 19-21.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LDBH201403007.htm [22] 中国新闻网. 卫健委: 中国经培训合格的职业病诊断医师数量不足[EB/OL]. (2019-12-25)[2020-06-12].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3424097609579693. [23] 郭东生.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职业卫生现状调查[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 17(32): 113.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WMIA201732086.htm [24] 严于兰. 新常态下职业病防治专科医院战略管理与发展路径[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6, 31(7): 162-163.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CXW201607075.htm [25] 宋广德, 张兴旭. 我国职业病防治院发展的困难现状及对策研究[C]//中华预防医学会. 全国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术会议, 2014. [26] 王雪涛. 我国煤矿粉尘危害防治现状[J]. 中国安全生产, 2016(3): 36-37.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GAQ201603044.htm [27] 马纪英, 罗孝文, 朱德香. 一例尘肺病的重复诊断及分析[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15, 33(1): 67-68.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15.01.024 [28] 曾子芳, 夏丽华, 梁伟辉, 等. 职业病诊治中的医患矛盾原因及对策[J]. 中国医疗前沿, 2013, 8(7): 116-117.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YLQY201307079.htm [29] 冯伟英, 黄清, 汪严华, 等. 浙江省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断机构现状调查[J]. 浙江预防医学, 2011, 23(3): 63-65.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YFX201103027.htm [30] 秦克江, 叶绍色, 王力珩, 等. 广西市级尘肺病诊断机构诊断质量调查研究[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4, 17(8): 1324-1326.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MGY201408039.htm [31] 邢军, 李岩, 孙大为, 等. 吉林省尘肺病诊断医师读片考核结果分析[J].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15, 21(6): 77-78.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XYF201506042.htm [32] 毛翎, 彭莉君, 王焕强. 尘肺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J].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18, 35(8): 677-688.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LDYX201808001.htm [33]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 国家卫生计生委, 等. 关于印发工伤预防费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A/OL]. (2017-08-17)[2019-12-25]. http://www.mohrss.gov.cn/SYrlzyhshbzb/shehuibaozhang/zcwj/201708/t20170821_276037.html. [34] 袁品格. 浅析关于亟待提高工伤保险统筹层次的几点思考[J]. 科技与创新, 2017(20): 78-79.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KJYX201720038.htm [35] 陶恺. 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保障机制研究[D]. 武汉: 武汉大学, 2015. [36] 李美雄, 张羽, 李杰. 中国农民工尘肺病发病情况与救助保障措施的国内研究现状[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20, 38(4): 415-418;423.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20.04.024 [37]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加强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国卫职健发[2020] 5号[A/OL]. (2020-04-06)[2020-06-12].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4/08/content_5500269.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