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危险化学品(以下简称“危化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1]。《2020年上海市统计年鉴》 [2]报道,上海是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化工产业基础雄厚。石化产业作为上海市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工业总产值屡创新高,2019年达到3 871.08亿元,其中危化品约770亿元(占20%)。基于上海市危化品企业分布点多、面广、量大的特点,上海市政府于2009年在全国率先制定并实施了危化品企业布局调整政策,经过多年的努力,大部分“104区块”(即由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确定的104个规划工业区块)外的危化品生产、储存企业得到了调整(调整包括关闭、转产或搬迁)。截至2019年3月,全市生产、经营、使用易燃易爆危险品企业有1.7万余家,危化品总储量3 000多万t,涉及品种2 700多种[3]。
危化品作为特殊的商品,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但在生产、储存、运输、经营、使用和废弃处置等环节上,危化品导致的爆炸、泄漏、中毒、火灾等安全事故仍屡有发生。由于该类事故具有偶然性、突发性、不重复性、后果严重性和处置艰巨性等特征,故不可通过模拟试验的方式来进行研究。目前对危化品事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已发生的危化品事故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总结其规律[4-6],由于我国尚未形成覆盖全国且完善的危险化学品事故监测系统,研究报告所采用的事故数据多以国家应急管理部公布的信息为准,大多都是危害性大、损失严重、影响范围广的重大和特别重大事故,而实际工作中危化品事故则以一般和较大事故为多;抑或是仅研究某一具体环节发生的事故,而未将全部环节发生的事故纳入分析,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本研究拟采用多个事故信息收集来源,利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法,对2015—2020年上海市危化品事故发生的时间、地区和环节等分布进行统计,分析事故特点,研究针对性的预防对策,为减少同类危化品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导致的损害提供参考。
-
本研究统计的危化品事故是在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危化品和处置废弃危化品的过程中,由危化品直接或间接引发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事故[7]。通过对业界认可的多个化学品事故信息网站进行筛选与比对,最终选择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官网、国家应急管理部化学品登记中心提供的化学品事故信息网和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网站为事故信息收集来源,对2015年1月—2020年12月发生在上海市的危化品事故数据进行收集,排除重复后,共收集各类危化品事故217起,对每起事故发生的年份、地区、环节、受伤人数、死亡人数和事故直接原因等进行统计分析。
-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第三条[8],根据造成的人员伤亡或直接经济损失,按一般、较大、重大和特别重大事故对纳入研究的事故进行分类。
-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9]对危化品事故按爆炸、火灾、中毒和窒息等类别进行分类。由于各事故类型之间相互关联,存在二次衍生灾害,很难完全将各类表象严格区分开来,例如危化品的爆炸和火灾事故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泄漏引起的,但在GB 6441—1986事故类别中,实际没有“泄漏”这一类别,基于实际工作中危化品泄漏导致的事故不少,故本文以事故的二次衍生灾害结果进行分类,同时将仅有危化品泄漏且并未引起二次衍生灾害者,作为“泄漏”一类亦纳入事故统计。
-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2017)》 [10],按从业人员人数或营业收入将事故发生单位分为大型、中型、小型和微型。
-
所有事故数据的检索、采纳及事故分类、类别判定,由1名职业卫生医师及1名注册安全工程师讨论确定。
-
排除重复后,对纳入研究的每起事故发生的年份、地区、环节、受伤人数、死亡人数和事故直接原因等采用数据录入软件EpiData 3.1进行平行双盲录入。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 ± 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描述。
-
2015—2020年上海市共发生各类危化品事故217起,共造成236人受伤,92人死亡;其中一般事故208起(占95.9%),较大事故9起(占4.1%),未发生重大事故和特别重大事故。6年间,每年危化品事故数总体平稳,其中,2018年发生的危化品事故最多(共49起,占22.6%),死亡人数也最多(26人,占28.3%),而2015年危化品事故导致的受伤人数最多(53人,占22.5%)。见表 1。
表 1 2015—2020年上海市危化品事故及其伤亡人数
年度 事故起数 受伤人数 死亡人数 一般 较大 一般 较大 一般 较大 2015 34 1 53 0 17 4 2016 32 2 40 2 8 7 2017 36 1 43 3 11 3 2018 46 3 47 1 13 13 2019 38 2 32 1 9 3 2020 22 0 14 0 4 0 合计 208 9 229 7 62 30 -
将218起危化品事故按发生的季度进行分析发现,第三季度发生的危化品事故最多(共61起,占28.1%),且造成的受伤人数最多(共78人,占33.1%),发生在第二季度的事故导致的死亡人数最多(共30人,占32.6%)。见表 2。
表 2 2015—2020年上海市危化品事故发生季度
季度 事故起数(构成比/%) 受伤人数(构成比/%) 死亡人数(构成比/%) 第一季度 48(22.1) 36(15.2) 17(18.5) 第二季度 55(25.4) 56(23.7) 30(32.6) 第三季度 61(28.1) 78(33.1) 26(28.3) 第四季度 53(24.4) 66(28.0) 19(20.6) 合计 217(100) 236(100) 92(100) -
本次纳入研究的217起事故资料中,剔除部分无具体时间信息者,共获得有效统计事故197起。将事故发生的具体时间,按每2 h为1个时间段,统计不同时段内事故发生数及伤亡人数,结果显示,8—10时和14—16时两个时间段是事故发生的高峰时段,事故数分别为37起(占18.8%)和27起(占13.7%),受伤人数分别为32人(占13.9%)和26人(占11.3%),死亡人数分别为23人(占25.3%)和21人(占23.1%)。见表 3。
表 3 2015—2020年上海市危化品事故发生时段
时间段 事故起数(构成比/%) 受伤人数(构成比/%) 死亡人数(构成比/%) 0-2时 8(4.1) 4(1.7) 0(0) 2-4时 6(3.0) 5(2.2) 2(2.2) 4-6时 12(6.1) 23(10.0) 2(2.2) 6-8时 19(9.6) 22(9.5) 5(5.5) 8-10时 37(18.8) 32(13.9) 23(25.3) 10-12时 25(12.7) 41(17.7) 17(18.7) 12-14时 22(11.2) 16(6.9) 11(12.1) 14-16时 27(13.7) 26(11.3) 21(23.1) 16-18时 8(4.1) 13(5.6) 4(4.4) 18-20时 16(8.1) 22(9.5) 4(4.4) 20-22时 10(5.1) 18(7.8) 2(2.2) 22-24时 7(3.6) 9(3.9) 0(0) 合计 197(100) 231(100) 91(100) -
2015—2020年上海市危化品事故发生地区主要集中在浦东新区、金山区、闵行区等区,其中,浦东新区发生事故最多(43起,占19.8%);事故造成的受伤和死亡人数也以浦东新区最多。见表 4。
表 4 2015—2020年上海市危化品事故发生地区统计
行政区 事故起数(构成比/%) 受伤人数(构成比/%) 死亡人数(构成比/%) 浦东新区 43(19.8) 52(22.0) 19(20.7) 金山 22(10.1) 8(3.4) 13(14.1) 嘉定 18(8.3) 21(8.9) 9(9.8) 闵行 17(7.8) 23(9.7) 12(13.0) 杨浦 16(7.4) 19(8.1) 0(0) 松江 16(7.4) 23(9.7) 9(9.8) 青浦 16(7.4) 17(7.2) 9(9.8) 宝山 16(7.4) 25(10.6) 12(13.0) 普陀 10(4.6) 31(13.1) 1(1.1) 黄浦 10(4.6) 4(1.7) 2(2.2) 奉贤 9(4.1) 4(1.7) 2(2.2) 静安 7(3.2) 1(0.4) 0(0) 虹口 6(2.8) 4(1.7) 3(3.3) 徐汇 5(2.3) 3(1.3) 1(1.1) 崇明 3(1.4) 1(0.4) 0(0) 长宁 3(1.4) 0(0) 0(0) 合计 217(100) 236(100) 92(100) -
对危化品事故发生单位规模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微型、小型企业发生的危化品事故数较多,分别为93起(占42.8%)和98起(占45.2%),而大型企业16起(占7.3%),中型企业10起(占4.6%)。人员伤亡方面,小微型企业发生事故的受伤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伤亡总人数的90.7%和91.3%,具体表现为:(1)受伤人数:大型企业16人(占6.8%),中型企业6人(占2.5%),小型企业119人(占50.4%),微型企业95人(占40.3%);(2)死亡人数:大型企业6(占6.5%),中型企业2(占2.2%),小型企业52(占56.5%),微型企业32(占34.8%)。
-
2015—2020年危化品事故中爆炸事故最多(66起,占30.4%)。爆炸、火灾、中毒和窒息事故受伤和死亡人数相对较多,三类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分别占伤亡总人数的90.2%和94.6%。特别是每起中毒和窒息事故平均造成1.3人死亡(死亡38人/29起),为各事故类别中平均致死人数最高者,其中多为燃气或液化气不完全燃烧导致的一氧化碳中毒事故。见表 5。
表 5 2015—2020年上海市危化品事故的事故类型统计
事故类别 事故起数(构成比/%) 受伤人数(构成比/%) 死亡人数(构成比/%) 爆炸 66(30.4) 122(51.7) 38(41.3) 火灾 57(26.3) 44(18.6) 11(12.0) 泄漏 47(21.7) 9(3.8) 0(0) 中毒和窒息 29(13.4) 47(19.9) 38(41.3) 其他 9(4.1) 0(0) 0(0) 灼烫 6(2.8) 9(3.8) 2(2.2) 坍塌 2(0.9) 5(2.1) 2(2.2) 物体打击 1(0.5) 0(0) 1(1.1) 合计 217(100) 236(100) 92(100) 注: 其他指其他伤害、淹溺等事故类别。 -
将危化品事故按照6个不同的发生环节进行统计,其中使用环节导致的事故起数、受伤和死亡人数均最多,分别占总数的54.8%、73.3%和54.3%;生产环节导致的事故数(31起)虽低于运输环节(49起),但造成的死亡人数却占总死亡人数的34.8%,提示生产环节引起的危化品事故对人身生命安全威胁较大;而在危化品储存、经营、运输、废弃处置4个环节中,事故伤亡人数仅分别占总数的13.9%和10.9%。见表 6。
表 6 2015—2020年上海市危化品事故发生环节
事故发生环节 事故起数(构成比/%) 受伤人数(构成比/%) 死亡人数(构成比/%) 生产 31(14.3) 30(12.7) 32(34.8) 储存 6(2.8) 1(0.4) 0(0) 使用 119(54.8) 173(73.3) 50(54.3) 经营 3(1.4) 6(2.5) 0(0) 运输 49(22.6) 9(3.8) 2(2.2) 废弃 9(4.1) 17(7.2) 8(8.7) 合计 217(100) 236(100) 92(100) -
危化品性质特殊,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如与水接触,或受到撞击、挤压等皆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且后果往往很严重,轻者引起财产损失,重者则会造成群死群伤,带来一系列的社会负面影响。因此总结危化品事故原因和规律,对预防事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5年1月—2020年12月,上海市危化品事故发生趋势整体较为平稳,进一步对事故发生时间进行分析,发现第三季度发生的事故数最多,而因事故导致死亡人数最多的则为第二季度,这提示各相关单位需重视4—9月的危化品安全工作,与廖婵娟等[6]、龚爱蓉等[11]的研究结果一致。有研究者指出,春、夏交替之际出现事故高峰多由危化品本身性质所决定[12-13]。随着第二、三季度气温升高、湿度增加,危化品(特别是遇水放热或易燃易爆者)容易因环境条件改变而发生有害反应,储存容器也更易被腐蚀,设备及生产线发生故障的概率也增大,这往往易引发危化品挥发、泄漏、燃烧而导致事故的发生;同时这两个季度也是危化品生产和销售的旺季,部分企业为了加快生产提高产能,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导致作业人员超时加班、违章操作,机器超载运转常有发生,再加上季节高温易引起员工疲惫、烦躁等,也会导致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增多,进而导致事故发生。而第四季度危化品事故造成的受伤人数最多,可能与进入冬季后,气温骤降,由取暖引起的煤气爆炸、一氧化碳等各类中毒和窒息事故占比较大有关,也可能由于低温影响了机器的稳定性,设备、设施和管线易因冻裂而引发泄漏。
本次研究发现,危化品事故发生时段呈现双高峰,分别出现在8—10时和14—16时两个时间段,与李健等[14]、李巍等[15]的研究结果一致。其原因可能为8—10时工人刚开始上岗作业,尚未进入工作状态,未对作业风险进行及时有效评估就盲目开工,极易引发事故,而14—16时临近下班时间,工作人员往往易因疲劳而产生懈怠心理,反而致使该时段事故多发。这提示企业在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需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特别重视对这两个时间段作业状况的监管。
按行政区域划分,在全市范围内,浦东新区发生的危化品事故数量最多,事故受伤人数也最多,这可能是因为该区为上海市的经济大区,是工业园区集中地,对危化品的需求量高,运输量大,所以导致发生较多事故。多项研究发现,危化品事故的发生与生产经营活动程度密切相关[15-16],提示政府相关部门在注重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有针对性地加强安全监管。
本次研究还发现,危化品事故多发于小、微型企业,与其他学者研究结果[17]一致,其原因可能为小、微企业安全发展理念不牢固,安全管理观念相对落后,安全投入较少,个人防护用品缺乏,缺乏安全教育培训,同时小微企业规模小、数目多,存在点多、面广、任务重的安全监管盲区。
本次研究显示,爆炸、火灾、中毒和窒息这三类事故造成的受伤和死亡人数相对较多,提示企业需注重对危化品从业人员的培训以及对爆炸、火灾、中毒和窒息这三类危化品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工作。造成中毒和窒息事故的多为燃气不完全燃烧而产生的一氧化碳,在将来的工作中加强针对性的事故预防是关键所在。
多项对全国危化品事故的关键环节研究均发现,生产环节发生的事故和伤亡人数最多[16-18]。而本研究则揭示使用和生产为上海市事故的多发环节,特别是使用环节导致的事故和伤亡人数均最多,这可能与近十几年来,上海市危化品生产企业数量和规模已大为降低有关。早在“十一五”期间,上海市就积极推进危化品产业结构布局调整,对550多家高能耗、高污染、高风险的危化品生产、储存企业采取了“关、停、并、转、迁、限”措施,从源头上消除了重大安全隐患,降低了城市安全风险;在“十二五”期间,继续加大危化品企业布局调整力度,全面推进危化品生产、储存企业进工业园区[19]。在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中,则继续严格实施危化品企业调整升级和总量控制,结合产业布局调整,推动工业园区外危化品使用企业“进区入园” [20]。值得关注的是,基于上海的实际情况,原上海市市安全监管局参照《上海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市府令第44号)》 [21]的要求,于2017年在国内率先探索开展“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登录报送”工作,将危化品使用单位纳入监管重点,有效提升了危化品的精细化管控水平。
针对上述研究结果,为提高危化品安全管理水平,建议从以下两方面加强措施:(1)政府危化品监管部门需加强重点地区、重点季度危化品企业的检查工作频率和力度,强化问责机制,对违法违规个人和企业依法严格处罚。加强对危化品生产经营单位工作人员的资质审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和运行机制。严把第三方组织建设、评价、监理的资质关卡,督促第三方中介机构做好化工和危化品生产经营单位的保障和服务工作。加大对危化品应急管理研究的重视和投入,加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应急救援队伍职业化和应急救援效率。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危化品的全生命周期进行实时监控,采集有效信息,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对比,有效判断事物状态,从而提升排查能力,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2)危化品企业需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继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以人为本做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企业要密切关注第二、三季度,及8—10时和14—16时等各高发事故时间节点的安全生产状况,制订爆炸、火灾、泄漏、中毒和窒息等专项高发危化品事故应急预案,定时组织事故应急演练,提高企业在事故应急状态下的指挥和调度能力。生产环节方面,积极响应“中国制造2025”规划,提高生产设备可靠性,改进生产工艺,探索和推广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在危化品制备、生产控制、监测等方面的应用,实现生产自动化、机械化监控和操作,从根本上降低事故发生可能性。在使用环节,危化品必须附有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向使用者提供安全使用方法。同时,企业应提供相应的安全知识培训及合理的劳动组织制度,增强职工安全意识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提升安全素质,确保安全生产。
2015—2020年上海市危险化学品事故分析
+ 更多信息-
目的 研究上海市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置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方法 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法,对2015年1月—2020年12月上海市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的时间、地区和环节等分布进行统计,分析事故特点和事故原因。 结果 2015—2020年上海市共发生一般和较大危险化学品事故217起,未发生重大事故和特别重大事故,共造成236人受伤,92人死亡。其中发生在第三季度的事故起数及造成的受伤人数最多,但引起死亡人数最多则为第二季度;8—10时和14—16时是事故发生的高峰时段;浦东新区为事故高发地区;微型、小型企业单位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较多,分别为93起(占42.8%)和98起(占45.2%);主要事故类别为爆炸,爆炸、火灾、中毒和窒息3类事故造成的受伤、死亡人数分别占伤亡总人数的90.2%和94.6%;按事故环节分类,使用环节导致事故起数、受伤和死亡人数均最多,分别占总事故起数、受伤人数和死亡人数的54.8%、73.3%和54.3%。 结论 2015—2020年上海市危险化学品事故数总体平稳,建议从监管部门、企业等角度采取针对性预防对策,为减少同类危化品事故的发生提供技术支持。 -
表 1 2015—2020年上海市危化品事故及其伤亡人数
年度 事故起数 受伤人数 死亡人数 一般 较大 一般 较大 一般 较大 2015 34 1 53 0 17 4 2016 32 2 40 2 8 7 2017 36 1 43 3 11 3 2018 46 3 47 1 13 13 2019 38 2 32 1 9 3 2020 22 0 14 0 4 0 合计 208 9 229 7 62 30 表 2 2015—2020年上海市危化品事故发生季度
季度 事故起数(构成比/%) 受伤人数(构成比/%) 死亡人数(构成比/%) 第一季度 48(22.1) 36(15.2) 17(18.5) 第二季度 55(25.4) 56(23.7) 30(32.6) 第三季度 61(28.1) 78(33.1) 26(28.3) 第四季度 53(24.4) 66(28.0) 19(20.6) 合计 217(100) 236(100) 92(100) 表 3 2015—2020年上海市危化品事故发生时段
时间段 事故起数(构成比/%) 受伤人数(构成比/%) 死亡人数(构成比/%) 0-2时 8(4.1) 4(1.7) 0(0) 2-4时 6(3.0) 5(2.2) 2(2.2) 4-6时 12(6.1) 23(10.0) 2(2.2) 6-8时 19(9.6) 22(9.5) 5(5.5) 8-10时 37(18.8) 32(13.9) 23(25.3) 10-12时 25(12.7) 41(17.7) 17(18.7) 12-14时 22(11.2) 16(6.9) 11(12.1) 14-16时 27(13.7) 26(11.3) 21(23.1) 16-18时 8(4.1) 13(5.6) 4(4.4) 18-20时 16(8.1) 22(9.5) 4(4.4) 20-22时 10(5.1) 18(7.8) 2(2.2) 22-24时 7(3.6) 9(3.9) 0(0) 合计 197(100) 231(100) 91(100) 表 4 2015—2020年上海市危化品事故发生地区统计
行政区 事故起数(构成比/%) 受伤人数(构成比/%) 死亡人数(构成比/%) 浦东新区 43(19.8) 52(22.0) 19(20.7) 金山 22(10.1) 8(3.4) 13(14.1) 嘉定 18(8.3) 21(8.9) 9(9.8) 闵行 17(7.8) 23(9.7) 12(13.0) 杨浦 16(7.4) 19(8.1) 0(0) 松江 16(7.4) 23(9.7) 9(9.8) 青浦 16(7.4) 17(7.2) 9(9.8) 宝山 16(7.4) 25(10.6) 12(13.0) 普陀 10(4.6) 31(13.1) 1(1.1) 黄浦 10(4.6) 4(1.7) 2(2.2) 奉贤 9(4.1) 4(1.7) 2(2.2) 静安 7(3.2) 1(0.4) 0(0) 虹口 6(2.8) 4(1.7) 3(3.3) 徐汇 5(2.3) 3(1.3) 1(1.1) 崇明 3(1.4) 1(0.4) 0(0) 长宁 3(1.4) 0(0) 0(0) 合计 217(100) 236(100) 92(100) 表 5 2015—2020年上海市危化品事故的事故类型统计
事故类别 事故起数(构成比/%) 受伤人数(构成比/%) 死亡人数(构成比/%) 爆炸 66(30.4) 122(51.7) 38(41.3) 火灾 57(26.3) 44(18.6) 11(12.0) 泄漏 47(21.7) 9(3.8) 0(0) 中毒和窒息 29(13.4) 47(19.9) 38(41.3) 其他 9(4.1) 0(0) 0(0) 灼烫 6(2.8) 9(3.8) 2(2.2) 坍塌 2(0.9) 5(2.1) 2(2.2) 物体打击 1(0.5) 0(0) 1(1.1) 合计 217(100) 236(100) 92(100) 注: 其他指其他伤害、淹溺等事故类别。 表 6 2015—2020年上海市危化品事故发生环节
事故发生环节 事故起数(构成比/%) 受伤人数(构成比/%) 死亡人数(构成比/%) 生产 31(14.3) 30(12.7) 32(34.8) 储存 6(2.8) 1(0.4) 0(0) 使用 119(54.8) 173(73.3) 50(54.3) 经营 3(1.4) 6(2.5) 0(0) 运输 49(22.6) 9(3.8) 2(2.2) 废弃 9(4.1) 17(7.2) 8(8.7) 合计 217(100) 236(100) 92(100)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 公安部, 等. 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 公告2015年第5号[A/OL]. (2015-02-27)[2020-04-13]. https://www.mem.gov.cn/fw/flfgbz/xgxywj/wxhxp_228/201503/t20150309_232632.shtml. [2] 上海市统计局. 2020年上海统计年鉴[R/OL]. (2020-11-26)[2021-03-01]. http://tjj.sh.gov.cn/tjnj/20210303/2abf188275224739bd5bce9bf128aca8.html. [3] 上海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对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再动员再部署[EB/OL]. (2019-03-29)[2020-04-13]. http://www.shanghai.gov.cn/nw18454/20200820/0001-18454_1377139.html. [4] 罗丹, 廖婵娟, 余欣柔. 2013-2017年我国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统计分析及预防对策[J]. 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 2019(1): 28-32.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GAQ201901008.htm [5] 佟淑娇, 吴宗之, 王如君. 2001-2013年危险化学品企业较大以上事故统计分析及对策建议[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5, 11(3): 129-134.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LDBK201503030.htm [6] 廖婵娟, 赵淑琪, 刘燊, 等. 2010-2015年我国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统计分析与对策[J].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17, 24(5): 151-157.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KTAQ201705027.htm [7] 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湖北省应急救援训练基地建设规范第2部分: 危险化学品事故训练基地: DB42/T 1723.2-2021[S]. 湖北: 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1.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国务院令第493号[A]. 2007-04-09.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局.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 6441-1986[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1986.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关于印发《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2017)》的通知: 国统字[2017] 213号[A]. 2017-12-28. [11] 龚爱蓉, 刘毅, 胡志宏. 某省2010-2018年危险化学品事故与对策建议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 2019, 40(35): 147-148.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DSM201935081.htm [12] ZHANG H D, ZHENG X P. Characteristics of hazardous chemical accidents in China: a statistical investigation[J]. J Loss Prevent Proc, 2012, 25(4): 686-693. doi: 10.1016/j.jlp.2012.03.001 [13] 赵来军, 吴萍, 许科. 我国危险化学品事故统计分析及对策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9, 19(7): 165-170. doi: 10.3969/j.issn.1003-3033.2009.07.027 [14] 李健, 冯云晓, 于洋, 等. "十二五"期间我国危险化学品事故统计及建议[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2016, 38(5): 543-547. doi: 10.3963/j.issn.2095-3852.2016.05.006 [15] 李巍, 王明湖, 杨楠. 2010-2017年某省危险化学品事故统计分析[J].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18, 44(12): 54-57. doi: 10.3969/j.issn.1001-425X.2018.12.015 [16] 胡馨升, 多英全, 张圣柱, 等. 2011-2015年全国危险化学品事故分析[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8, 14(2): 180-185.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LDBK201802049.htm [17] 逄文文, 司磊, 张宇栋. 小微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现状与风险控制——根据山东省青岛市162家小微企业的调研[J]. 安全, 2018, 39(10): 22-25.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ANQU201810010.htm [18] 郭玲. 危险化学品事故统计分析与对策研究[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7(8): 1804. 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165-1013158885.htm [19] 上海市人民政府. 上海市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沪府发[2012] 41号[A]. 2012-04-20. [20] 上海市人民政府.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安委会办公室制订的《上海市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沪府办发[2017] 13号[A]. 2017-01-24. [21] 上海市人民政府. 上海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 沪府令第44号[A]. 2016-09-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