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创刊 双月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1—2020年农药中毒咨询病例特征分析及控制策略探讨

蒋绍锋 尹萸 张驭涛 何仟 程博文 马沛滨 周静 孙承业 张宏顺

引用本文: 蒋绍锋, 尹萸, 张驭涛, 何仟, 程博文, 马沛滨, 周静, 孙承业, 张宏顺. 2011—2020年农药中毒咨询病例特征分析及控制策略探讨[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23, 41(1): 33-36.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23.01.008

2011—2020年农药中毒咨询病例特征分析及控制策略探讨

+ 更多信息
  •   目的  了解我国农药中毒咨询病例特征、农药中毒的毒物谱,探讨农药管理规定对农药中毒控制的影响,为农药中毒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


      方法  筛选2011—2020年全国农药中毒咨询病例数据,对时间、地区、农药中毒种类、性别和年龄情况等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分析政策对农药中毒的影响。


      结果  2011—2020年全国中毒咨询热线共收集农药中毒咨询病例16 683例,男女性别比1.28∶1,居于前5位的省份是河南(2 428例,占14.55%)、河北(1 635例,占9.80%)、山东(1 435例,占8.60%)、安徽(1 304例,占7.82%)、江苏(926例,占5.55%),农药中毒病例逐年下降,每年病例最多集中在5月份。杀虫剂引起的中毒为最多,有9 469例,占总病例数的56.76%;其次为除草剂中毒,中毒病例4 371例,占26.20%;杀菌剂中毒1 609例,占9.64%。因自服、误服、意外事件和职业接触4类主要原因而中毒的病例数为15 786例。自服中毒占比最高,有7 763例,占46.53%;其次为误服,有4 438例,占26.60%;职业接触2 850例,占17.08%。不同原因中毒病例男女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男性更多为职业接触,女性更多为自服。误服是6岁及以下婴幼儿最主要的中毒原因,男女性别比2.56∶1;自服中毒和职业接触中毒则是18岁以上成人主要的中毒原因。


      结论  农药中毒流行病学特征明显,剧毒高毒农药禁限用后,病例明显减少。政策干预对农药中毒控制效果显著,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地区开展针对性预防控制措施以减少农药中毒的发生。


    + English
  • 图  1  2011—2020年不同省份农药中毒病例数

    表  1  2011—2020年杀虫剂和除草剂中毒病例分布情况

    农药种类 中毒病例数 构成比/%
    杀虫剂 9 469 56.76
      含菊酯杀虫剂 4 533 27.17
      其他类杀虫剂 2 738 16.41
      含阿维菌素及盐类 998 5.98
      有机磷农药 835 5.01
      氨基甲酸酯类 202 1.21
      有机氯农药 163 0.98
    除草剂 4 371 26.20
      百草枯除草剂 1 726 10.35
      其他类除草剂 978 5.86
      草甘膦除草剂 632 3.79
      酰胺类除草剂 574 3.44
      苯氧羧酸除草剂 257 1.54
      敌草快除草剂 104 0.62
      草铵膦除草剂 100 0.60
    下载: 导出CSV

    表  2  2011—2020年不同中毒原因和农药种类情况 (例)

    中毒原因 杀虫剂 除草剂 杀菌剂 杀鼠剂 家用农药 植物生长调节剂 不详 总计
    自服 3 895 2 762 598 342 10 24 132 7 763
    误服 2 658 798 585 221 52 35 89 4 438
    职业接触 1 935 579 271 12 1 9 43 2 850
    意外事件 858 208 125 53 22 5 77 1 348
    滥用 49 5 2 0 3 0 0 59
    环境接触 43 3 24 1 3 0 1 75
    药物副作用 1 0 0 0 0 0 0 1
    蓄意/犯罪 9 1 0 10 0 0 1 21
    其他 2 0 0 1 0 0 0 3
    不详 19 15 4 85 0 1 1 125
    总计 9 469 4 371 1 609 725 91 74 344 16 683
    下载: 导出CSV

    表  3  2011—2020年农药中毒咨询病例不同年龄、原因和性别分布情况 (例)

    年龄组/岁 自服 误服 意外事件 职业接触 总计
    不详 不详 不详 不详
    0 ~ 6 0 0 0 2 110 823 199 335 122 15 0 0 0 3 604
    7 ~ 12 28 26 0 161 51 7 40 11 5 0 0 0 329
    13 ~ 18 170 159 2 44 24 3 16 3 0 3 0 0 424
    19 ~ 30 694 993 1 77 51 0 41 20 0 107 26 0 2 010
    31 ~ 45 975 1 756 20 184 156 11 216 100 3 988 330 10 4 749
    46 ~ 60 554 884 6 113 102 1 90 57 0 651 271 0 2 729
    61 ~ 75 462 487 4 76 58 1 33 23 0 290 76 1 1 511
    > 75 170 157 1 39 23 0 11 7 0 21 1 0 430
    合计 3 053 4 462 34 2 804 1 288 222 782 343 23 2 060 704 11 15 786
    下载: 导出CSV
  • [1] 饶喜, 黄华, 李明. 农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 甘肃农业, 2007(6): 85-87.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SNY200706039.htm
    [2] BOEDEKER W, WATTS M, CLAUSING P, et al. The global distribution of acute unintentional pesticide poisoning: estimations based on a systematic review[J]. BMC Public Health, 2020, 20(1): 1875. doi:  10.1186/s12889-020-09939-0
    [3] 方兴林, 周莉芳, 张美辨, 等. 浙江省农药中毒报告病例监测结果分析[J]. 预防医学, 2018, 30(1): 31-34.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YFX201801009.htm
    [4] 蒋绍锋, 张宏顺, 马沛滨, 等. 2008-2014年急性农药中毒咨询病例分析[J].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15, 28(2): 102-104; 129.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OLE201502007.htm
    [5] 余彬, 丁帮梅, 沈涵, 等. 2006-2013年江苏省农药中毒病理报告分析[J].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15, 33(3): 194-198.
    [6] BERTOLOTE J M, FLEISCHMANN A, EDDLESTON M, et al. Deaths from pesticide poisoning: a global response[J]. Br J Psychiatry, 2006, 189: 201-203. doi:  10.1192/bjp.bp.105.020834
    [7] WHO. One in 100 deaths is by suicide[EB/OL]. (2021-06-17)[2022-10-20]. https://www.who.int/news/item/17-06-2021-one-in-100-deaths-is-by-suicide.
    [8] LEE Y Y, CHISHOLM D, EDDLESTON M, et al. The cost-effectiveness of banning highly hazardous pesticides to prevent suicides due to pesticide self-ingestion across 14 countries: an economic modelling study[J]. Lancet Glob Health, 2021, 9: e291-e300. doi:  10.1016/S2214-109X(20)30493-9
    [9] 宋俊华, 顾宝根. 国际农药管理的现状及趋势[J].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20, 41(1): 8-13.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NYKG201912005.htm
    [10] 董志鹏. 世界农药市场发展趋势与中国农药研发生产现状[J]. 化工管理, 2021(26): 35-36.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FGGL202126021.htm
    [11] 武佳, 李敬华, 汪诚信. 毒鼠强中毒事故及其对策[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3, 14(4): 318-320.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MSK200304037.htm
    [12] 张新岩, 高永军, 刘慧慧, 等. 2004-2014年全国毒鼠强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18, 34(1): 82-84.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GGW201801024.htm
    [13] 曹钰, 蒋臻. "后百草枯时代"除草剂中毒的现状与研究进展[J]. 西部医学, 2021, 33(12): 1717-1720.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XIBU202112001.htm
  • [1] 郭翔, 谢琳琳, 林辉, 李辉, 钦卓辉, 吴子俊. 2011—2020年深圳市中毒咨询情况分析 .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22, 40(2): 198-201.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22.02.014
    [2] 陶春芳, 姚玉华, 凌利民, 董华婷, 温学新, 许艳丹. 上海市虹口区某医院2014—2019年中毒病例特征分析 .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20, 38(5): 509-511, 524.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20.05.018
    [3] 王瑶, 胡灼君, 阮海林, 刘华, 邓旺生, 叶珊珊, 韦秋银, 陈剑兵, 洪伟良. 新形势下区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防控体系初探 .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19, 37(6): 597-600.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19.06.026
    [4] 赵万江, 龚进, 杨福成, 冷晓晓, 施丝, 张茂林. 168例抗凝血类灭鼠药中毒检测申请资料及其结果分析 .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19, 37(4): 350-352.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19.04.013
    [5] 于玲家, 菅向东, 李秀芹, 王文君, 吴煜峥. 农药中毒性肾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 .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19, 37(1): 39-43.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19.01.010
    [6] 易晓玲, 黄友志, 蔡莲花, 覃玲. 茂名市首起因误触农药引发群体性中毒事件调查 .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19, 37(3): 274-275, 294.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19.03.020
    [7] 胡炜燚, 张萍. 南京市中毒信息服务中心中毒咨询服务现状及思考 .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18, 36(1): 77-78, 81.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18.01.023
    [8] 张丽新, 范晓丹, 张明. 急性氮氧化物中毒58例救治分析 .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18, 36(1): 84-86.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18.01.026
    [9] 罗敏, 罗国金, 伍霞, 付强, 李露. 彭州市2010—2017年农药中毒特征分析 .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18, 36(3): 220-223.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18.03.010
    [10] 徐仲秋, 张锋. 一起砷化氢中毒事故调查 .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17, 35(5): 481-482, 485.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17.05.028
    [11] 马乐通, 吕培生, 张伟, 李晓明. 血液灌流治疗鱼胆中毒一例 .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17, 35(3): 289-290.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17.03.031
    [12] 尚慧, 马国煜, 朱锦兵, 张建华, 王秋英. 急性重度砷化氢中毒1例诊治体会 .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17, 35(6): 590-592.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17.06.031
    [13] 林辉, 郭翔, 郭美琼, 黄先青, 李智民, 何坚. 深圳市2016年1月-6月急性中毒报告病例特征分析 .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17, 35(4): 339-342.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17.04.012
    [14] 冯庆芝. 苯海索在重症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救治中的应用 .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17, 35(5): 441-442.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17.05.013
    [15] 钟晓, 顾华康, 李荣发, 张攀, 黄智文, 方双勇. 一起野生蕈中毒事件的调查 .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16, 34(6): 516-517.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16.06.028
    [16] 林辉, 林大枫, 郭翔, 何坚, 黄先青. 深圳市某工业区急性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 .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15, 33(3): 171-173,208.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15.03.007
    [17] 张健杰, 司徒洁, 邓立华, 邱少宏, 陈志军, 王金林, 李辉. 群体职业性正己烷中毒调查分析 .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13, 31(4): 195-196.
    [18] 刘健, 盛秋洁, 章一华. 急性群体性甲醇中毒患者的护理体会 .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13, 31(3): 149-151.
    [19] 赵金币, 关维俊, 邹建芳. 中美两国急性中毒现状及中毒控制管理对比 .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13, 31(5): 260-261,264.
    [20] 蒋绍锋, 马沛滨, 周静, 张宏顺, 尹萸, 孟聪申, 谢立璟, 孙承业. 3 114例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咨询案例特征分析 .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13, 31(5): 234-236.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4
  • HTML全文浏览量:  0
  • PDF下载量:  1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2-11-22
  • 刊出日期:  2023-02-26

2011—2020年农药中毒咨询病例特征分析及控制策略探讨

    通信作者: 张宏顺, E-mail: zhanghs@niohp.chinacdc.cn
    作者简介: 蒋绍锋(1980-), 男, 硕士, 副研究员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 北京 100050
基金项目: 中国疾控中心国家级化学中毒救治基地及中毒卫生应急队伍运行项目(131031109000150007)

摘要:   目的  了解我国农药中毒咨询病例特征、农药中毒的毒物谱,探讨农药管理规定对农药中毒控制的影响,为农药中毒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  方法  筛选2011—2020年全国农药中毒咨询病例数据,对时间、地区、农药中毒种类、性别和年龄情况等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分析政策对农药中毒的影响。  结果  2011—2020年全国中毒咨询热线共收集农药中毒咨询病例16 683例,男女性别比1.28∶1,居于前5位的省份是河南(2 428例,占14.55%)、河北(1 635例,占9.80%)、山东(1 435例,占8.60%)、安徽(1 304例,占7.82%)、江苏(926例,占5.55%),农药中毒病例逐年下降,每年病例最多集中在5月份。杀虫剂引起的中毒为最多,有9 469例,占总病例数的56.76%;其次为除草剂中毒,中毒病例4 371例,占26.20%;杀菌剂中毒1 609例,占9.64%。因自服、误服、意外事件和职业接触4类主要原因而中毒的病例数为15 786例。自服中毒占比最高,有7 763例,占46.53%;其次为误服,有4 438例,占26.60%;职业接触2 850例,占17.08%。不同原因中毒病例男女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男性更多为职业接触,女性更多为自服。误服是6岁及以下婴幼儿最主要的中毒原因,男女性别比2.56∶1;自服中毒和职业接触中毒则是18岁以上成人主要的中毒原因。  结论  农药中毒流行病学特征明显,剧毒高毒农药禁限用后,病例明显减少。政策干预对农药中毒控制效果显著,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地区开展针对性预防控制措施以减少农药中毒的发生。

English Abstract

  • 我国是全球第一大农药生产国,2021年全国化学农药原药产量达249.8万吨。杀虫剂产量在农药总量中比例下降,杀菌剂、除草剂产量占比上升[1]。农药使用量和种类的变化对农药中毒的预防和控制策略提出挑战。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报告的农药中毒病例数达100万[2],发展中国家农药中毒的问题尤为突出。国内每年农药中毒病例数万例,农药中毒引起的健康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基于公众健康和生态安全的考虑,农药管理日趋严格,剧毒、高毒农药逐渐被禁限用。随着新型杀虫剂和杀菌剂的大量应用,新型中毒病例不断出现,医疗卫生人员对此了解甚少,也鲜有开展深入研究,这给临床救治带来很大难度。本文通过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中毒咨询热线农药中毒咨询病例的数据进行分析,并整理同期国家农药管理政策开展对比研究,以期为完善农药中毒控制的策略提供参考。

    • 数据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中毒咨询热线2011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农药中毒咨询记录。每条中毒病例信息包含性别、年龄、所在地区等基本信息,以及中毒时间、中毒原因、农药种类、接触途径、临床症状及救治措施等内容。

    • 接到中毒咨询的医师按照规范的咨询信息表内容填写,并录入到系统平台生成病例信息,由高年资医师对信息进行确认审核后保存在平台系统中。数据清洗时删除同一病例多次咨询的记录,保证病例记录的唯一性。

    • 数据自平台导出excel格式后进行数据清洗,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性别、年龄、地区分布、时间分布、中毒特征信息等进行描述性分析。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2011—2020年全国中毒咨询热线共收集农药中毒咨询病例16 683例,其中男性9 172例,女性7 165例,不详346例,男女性别比1.28∶1。病例中50.24%来自患者本人或其亲属咨询,46.32%来自医生咨询。生产性职业接触中毒病例为2 850例,占17.08%,包括自服在内的非职业接触中毒病例占82.92%。

    • 地区分布特征明显,除港澳台外的其他省(直辖市、自治区)均有农药中毒咨询病例,居于前5位的省份是河南(2 428例,占14.55%)、河北(1 635例,占9.80%)、山东(1 435例,占8.60%)、安徽(1 304例,占7.82%)、江苏(926例,占5.55%),以上5个省份农药中毒病例占总病例数的46.32%。病例数最少的是西藏,仅有3例。见图 1

      图  1  2011—2020年不同省份农药中毒病例数

    • 从分析结果看,农药中毒咨询病例呈逐年下降趋势,由2011年的3 011例下降到2020年的676例。季节特征明显,夏季为农药中毒多发季节,每年5、6、7月病例数明显多于其他月份,5—7月的病例数为6 646例,占到全年的39.84%。全年分布看,每年的病例数从1月开始逐渐攀升,5、6月达到高峰,到了夏季末后又开始逐渐回落,到11、12月回归到与1、2月大致持平。除2019年、2020年病例最多出现在7月外,其余年份病例数最多的月份均出现在5月。

    • 农药中毒病例数居前3位的类别是杀虫剂(9 469例,占56.76%)、除草剂(4 371例,占26.20%)和杀菌剂(1 609例,占9.64%),其余依次为杀鼠剂(725例,占4.35%)、家用农药(91例,占0.55%)、植物生长调节剂(74例,占0.44%)、其他(17例,占0.10%),不详种类有327例,占1.96%。

      杀虫剂农药品种以溴氰菊酯、氯氟氰菊酯等含氰基菊酯类农药为最多;其次是阿维菌素及其盐类,主要包括阿维菌素、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以及部分含阿维菌素的混配农药。因剧毒、高毒农药禁用,传统的有机磷类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明显减少,有机磷类农药主要是毒死蜱、辛硫磷、马拉硫磷等中低毒有机磷农药,剧毒的甲拌磷、内吸磷每年少于10例。除草剂中主要是百草枯、草甘膦及其盐类、酰胺类除草剂和苯氧羧酸类除草剂。杀菌剂种类繁多,如三唑酮、戊唑醇、丙森锌、唑类杀菌剂等,均为中等毒或低毒。杀鼠剂则以香豆素类抗凝血鼠药为主。家用农药主要指包含胺菊酯、氯菊酯等家用杀虫喷雾类农药,出现的病例仅有91例,症状也仅表现为头晕、轻微不适等。杀虫剂和除草剂具体分类见表 1

      表 1  2011—2020年杀虫剂和除草剂中毒病例分布情况

      农药种类 中毒病例数 构成比/%
      杀虫剂 9 469 56.76
        含菊酯杀虫剂 4 533 27.17
        其他类杀虫剂 2 738 16.41
        含阿维菌素及盐类 998 5.98
        有机磷农药 835 5.01
        氨基甲酸酯类 202 1.21
        有机氯农药 163 0.98
      除草剂 4 371 26.20
        百草枯除草剂 1 726 10.35
        其他类除草剂 978 5.86
        草甘膦除草剂 632 3.79
        酰胺类除草剂 574 3.44
        苯氧羧酸除草剂 257 1.54
        敌草快除草剂 104 0.62
        草铵膦除草剂 100 0.60
    • 农药中毒原因分为自服、误服、职业接触、意外事件、环境接触、滥用、蓄意等。其中自服中毒占比最高,有7 763例,占46.53%,男女性别比为1∶1.45;其次为误服,4 438例,占26.60%,男女性别比为2.18∶1;职业接触2 850例,占17.08%,男女性别比为2.95∶1。不同原因中毒病例男女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 361.6,P < 0.01),男性更多为职业接触,女性更多为自服。不同中毒原因中,农药种类的选择与中毒原因的构成比均基本一致,自服农药种类选择占比中,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误服、职业接触以及意外事件对应的顺位均接近。见表 2

      表 2  2011—2020年不同中毒原因和农药种类情况 (例)

      中毒原因 杀虫剂 除草剂 杀菌剂 杀鼠剂 家用农药 植物生长调节剂 不详 总计
      自服 3 895 2 762 598 342 10 24 132 7 763
      误服 2 658 798 585 221 52 35 89 4 438
      职业接触 1 935 579 271 12 1 9 43 2 850
      意外事件 858 208 125 53 22 5 77 1 348
      滥用 49 5 2 0 3 0 0 59
      环境接触 43 3 24 1 3 0 1 75
      药物副作用 1 0 0 0 0 0 0 1
      蓄意/犯罪 9 1 0 10 0 0 1 21
      其他 2 0 0 1 0 0 0 3
      不详 19 15 4 85 0 1 1 125
      总计 9 469 4 371 1 609 725 91 74 344 16 683
    • 结合年龄组各自中毒特点,将年龄组分为6岁及以下婴幼儿、7 ~ 12岁学龄儿童、13 ~ 18岁青少年、30岁以上以15岁为年龄段分组。在出现的中毒病例中,年龄最小病例仅为出生5 d的婴儿,年龄最大的病例为107岁。

      16 683例中毒咨询病例中,因自服、误服、意外事件和职业接触4类主要原因中毒的病例数为15 786例。6岁及以下婴幼儿误服是最主要的中毒原因,男女性别比2.56∶1;18岁以上成人自服中毒和职业接触中毒则是主要的中毒原因。自服中毒中,18岁以下青少年及60岁以上老年人男女性别比接近1∶1,19 ~ 60岁成人男女性别比则为1∶1.6;职业接触男女性别比2.93∶1,不同年龄组呈现不同的中毒特点。见表 3

      表 3  2011—2020年农药中毒咨询病例不同年龄、原因和性别分布情况 (例)

      年龄组/岁 自服 误服 意外事件 职业接触 总计
      不详 不详 不详 不详
      0 ~ 6 0 0 0 2 110 823 199 335 122 15 0 0 0 3 604
      7 ~ 12 28 26 0 161 51 7 40 11 5 0 0 0 329
      13 ~ 18 170 159 2 44 24 3 16 3 0 3 0 0 424
      19 ~ 30 694 993 1 77 51 0 41 20 0 107 26 0 2 010
      31 ~ 45 975 1 756 20 184 156 11 216 100 3 988 330 10 4 749
      46 ~ 60 554 884 6 113 102 1 90 57 0 651 271 0 2 729
      61 ~ 75 462 487 4 76 58 1 33 23 0 290 76 1 1 511
      > 75 170 157 1 39 23 0 11 7 0 21 1 0 430
      合计 3 053 4 462 34 2 804 1 288 222 782 343 23 2 060 704 11 15 786
    • 全国中毒咨询热线于1999年4月开通,面向公众及专业人员提供毒物信息、中毒预防控制及救治知识。农药一直是中毒咨询最多的毒物类别。随着农药管理政策法规的逐渐规范,农药中毒的种类发生了很大变化。早期以剧毒、高毒有机磷农药,剧毒鼠药中毒多见,随着农药禁限用品种的增多和管理日趋严格,农药中毒种类趋向中等毒、低毒农药。中毒救治医生对传统常见的农药引起的中毒有一定的治疗经验,且生命支持治疗手段的广泛应用给中毒救治带来很大帮助,这也是农药中毒咨询病例逐年下降的原因之一。

      农药中毒的发生率与特殊季节的农业活动有关,职业性农药中毒更多发生在农忙季节[3],而因误服导致的中毒也与农药的大量使用、易获得有关。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误服中毒的比例在全年龄段人群中所占比例高,误服中毒主要是因为吃了或接触拌过农药的种子[4],时间集中在5月播种季节。6岁及以下农药中毒咨询病例中男孩是女孩的2.56倍,这与男孩更具冒险的性格特征有关。男性的职业接触中毒多于女性,这与农业活动大多由男性完成有关[5],生产性活动中暴露机会多,从而出现的男性病例增多。

      自服农药中毒是最常见的自杀方法[6],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所有自杀中20%由农药引起[7]。柳叶刀《全球健康》发表的研究[8]显示,在因农药而导致自杀的高负担国家,对高毒农药的禁令可以成为降低自杀死亡的一种成本低、效益高且负担得起的干预措施。欧美发达国家有相对健全的农药法规及管理制度,如欧盟No 1107/2009法令及No 396/2005法令[9],美国《联邦杀虫剂、杀菌剂及灭鼠剂法》(后更为《联邦环境农药监管法》)。我国也建立了农药管理的法律制度,如《农药管理条例》《农药登记管理办法》《农药生产许可管理办法》等。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通过取消农药临时登记、设立农药经营许可、强化限制使用农药的使用管理等进一步加强了农药管理。近些年我国对环保和安全的要求日渐严苛,农药溯源系统、废料安全处理及新药管理条例上都得到了长远的发展。新品种农药研发的过程中,提高环境友好型农药的研发比例,控制高毒及环境有害农药产品的比重,能够更好地优化我国农药产品的结构[10]

      农药政策对中毒病例影响最明显的是针对毒鼠强和百草枯出台的管理规定。1991年鉴于毒鼠强滥用的严重后果,化工部、农业部联合发文禁用。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关于办理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毒鼠强等禁用剧毒化学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之后毒鼠强中毒病例呈现断崖式下降。据统计资料显示,2001年毒鼠强中毒2 540人,2002—2003年中毒1 945人[11],2004—2014年全国报告毒鼠强中毒366人[12]。2016年7月1日起停止百草枯水剂销售和使用。随着百草枯禁用,其导致的中毒病例迅速减少[13]。农药中毒咨询病例数由2011年的411例,下降到2017年的54例。

      农药中毒是可以通过多种措施预防控制的,加大农药管理的政策干预、加强农药的储存和规范使用、农药管理全程可追溯体系建设、加强农药作业过程中的个体防护、对高危人群加强针对性的健康教育都可以很好地减少农药中毒的发生。

参考文献 (13)

目录

  •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