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创刊 双月刊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石油石化企业推进健康企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董永昭

引用本文: 董永昭. 石油石化企业推进健康企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23, 41(2): 228-232. doi: 10.16369/j.oher.issn.1007-1326.2023.02.023

石油石化企业推进健康企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 更多信息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2
  • HTML全文浏览量:  9
  • PDF下载量:  10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2-11-09
  • 刊出日期:  2023-04-26

石油石化企业推进健康企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简介: 董永昭(1977—),男,硕士,高级经济师
  • 中国石化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 100728

摘要: 通过研究分析国家健康企业建设的大政方针、社会形势以及企业实际等,结合石油石化企业开展健康企业建设实践情况,明确了企业建设健康企业时应严格落实职业健康法定职责,指出进一步推进健康企业建设的重点措施,要从员工职业健康、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全面健康的高度来管控职业病危害因素,更加关注职业相关疾病以及容易引起非生产性死亡发生的心脑血管等慢性病的预防,以实现员工与工作环境的和谐发展,推进健康企业建设。

English Abstract

  • 随着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健康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热点问题。我国是全球从事生产劳动人数最多的国家,2021年我国就业人口达7.47亿人[1],其中2亿多劳动者接触粉尘、毒物、噪声、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2]。2010年以来,我国年均报告职业病新病例2.8万例,职业病报告病例数居高不下[3],已成为职业病危害最严重国家之一。近年来,职工在岗期间非生产性死亡偶有发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职业相关疾病,如职业紧张、肌肉骨骼相关疾病等也日益增多;我国职业人群心理问题也逐步凸显。据世界经济论坛组织测算,心理疾病将超过心血管疾病,成为2030年非传染性疾病中健康负担最大的疾病因素[4]

    2019年10月,为了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行动》等战略规划,全国爱卫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七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健康企业建设的通知》(全爱卫办发〔2019〕3号),把健康企业建设纳入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总体部署。健康企业是指依法履行职业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履行社会责任,工作环境健康、安全、和谐、可持续发展,员工健康福祉得到有效保护的企业[5]。健康企业建设旨在全面提升职业人群的健康保障水平,改善工作环境。石油石化企业普遍具有产业规模大、职业病危害因素多、职业危害严重、管控专业性强等特点,开展健康企业建设尤为迫切和重要。本文拟结合石油石化企业开展健康企业建设的情况,总结它们健康企业创建的经验,为推进我国健康企业建设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公布健康企业建设优秀案例名单的通知》(国卫办职健函〔2022〕214号)[6],在公布的100个企业优秀案例中,石油石化企业有22例(占22%)。大量石油石化企业通过努力已成为驻地首批健康企业,其工作实践和管理经验值得借鉴。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调研考察,将各企业的具体做法归纳如下。

    • 中国石化集团将职业健康相关制度升级为《员工健康管理规定》,涵盖了职业健康、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明确了企业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定职责的主体责任,同时也明确了员工健康促进工作是每一个部门、单位的重要工作,倡导员工个人是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开始实施员工全面健康管理,并适时提出了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率、职业病危害因素管控率、职业健康体检率和健康高危人员干预率四个100%的管理目标。中国石化齐鲁分公司编制发布了《齐鲁石化职业病防治责任制》《齐鲁石化员工健康管理细则》等系列管理制度,逐步形成健康管理长效机制。中国石油哈尔滨石化分公司建立了保护和促进职工健康的相关制度,将健康管理与深化公司健康、安全和环境(HSE)管理体系建设相结合,明确关心、关爱员工身心健康的管理职责。

      实践表明,将健康企业建设相关内容融入管理制度中,并且明确绩效指标和考核要求,是企业各单位必须开展的工作,对推动健康企业建设工作起到了规范性、纲领性和指导性作用。

    • 各石油石化企业大多都成立了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健康企业建设领导小组,或者以HSE委员会等形式,统筹公司资源,多部门发力,推进员工健康管理。中国石化海南炼油化工有限公司成立了以董事长为组长的健康企业领导小组,将建设健康企业纳入目标管理和工作计划,落实管理考核和精细化管理结合,各级部门签订责任书,提高指标达标率。中国石化安庆分公司成立了公司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公司领导、各单位负责人为主要成员的创建领导小组,组成单位明确责任,各司其职。

      实践表明,通过明确领导机构,特别是企业主要领导任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以及各级各专业负责人组成的工作小组,为健康企业建设提供了足够的领导引领力和行政资源,有效地保障了工作顺利进行。

    • 各石油石化企业进一步强化职业病危害因素管控,消除超标危害因素,为职工提供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工作环境,效果显著。中国石化青岛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在现有制度中完善了职业病危害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内容,充分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编制职业病危害作业岗位清单。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涉及17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755个岗位监测结果实现全部合格,近10年来未新增职业病例,对泵房、风机房等超过85 dB(A)的高噪声点开展降噪综合治理。中国石油华北石化分公司确保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的排放、贮存、运输和处理符合国家地方相关标准要求,组织开展了“零事故单位、零泄漏装置、零违章班组”创建活动,将创建活动与健康企业、绿色企业建设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实践表明,通过高水平管控工作场所职业病有害因素,切实保障工作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强)度全面达标,进一步从人的健康保护和感触体会出发,强化危害因素的消除和管控,能够从根本上保障健康企业的环境和谐友好的工作目标。

    • 各石油石化企业均高标准开展职业健康监护工作,职业病防治工作取得较好进步。中国石化天津分公司每年按时对全体职工进行体检,对接害职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中国石化金陵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严格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定职责,多年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率、职业健康检查率、职业卫生教育培训率持续保持100%,近年来未出现职业病例。中国石化齐鲁分公司每年制定职业健康检查计划,员工职业健康检查率保持100%,并召开查体座谈会,规范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对查体异常职工及时安排复诊、治疗。

      实践表明,通过严格开展职业健康监护,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能够为职工提供规范和严格的预防保障,保障职业病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 各石油石化企业坚决贯彻落实国家标准要求,为一线生产企业职工配备个体防护装备,强化劳动保护。中国石化发布企业标准Q/SH 0832—2021《个体防护装备选用和配备》,明确企业承担个体防护装备主体责任,各企业应该按照工作现场职业危害情况,做到个体防护装备应配必配、精准配备,满足实际生产需要。各企业注重提升装备技术水平,为员工配备新型本质阻燃防静电工服,该防护服在防护性能优于普通工作服,且舒适性较好,适于一线职工长期穿戴。

      实践表明,聚焦最新科技成果应用,从根本上提升了安全健康保障水平。虽然推广阻燃工作服成本约是普通工作服的6 ~ 8倍,但从安全健康保障角度看,通过配发阻燃服进一步提升了一线岗位劳动保护水平,有助于避免或减轻事故状态下职工伤害程度。

    • 各石油石化企业认真组织职工健康体检,强化健康高危职工“一人一策”健康干预活动,部分企业为职工提供差别化体检套餐,与医疗机构签订医疗救护协议,在工作场所设立医务室,配备救护车、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等设备设施,灵活多样地推动员工全面健康管理和医疗资源保障提升工作。中国石化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配备了多名执业医师和护士,配备了救护车、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等专业救护设备,并与驻地医院签订医疗救护协议,累计为现场提供医疗监护和技能培训3 000多次。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在生活基地和办公区配备了电子血压计、AED等健康检测急救工具,建成了设备先进、功能齐全、员工满意的健康小屋。

      实践表明,通过配备软硬件健康设备设施和落实医疗服务资源,既解决了职工日常医疗服务需求,也加强了应急状态下的医疗救护工作,是职工健康保障的重要条件。

    • 各石油石化企业积极贯彻国家大健康战略,开展针对性的职工群体健康干预和健康生活方式促进活动,有效改善职工整体健康状况。中国石化洛阳石化、金陵石化、安庆石化等分公司鼓励和引导职工参加健身锻炼,职工整体素质得到提升。中国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组织开展群体健康干预试点项目,强化高危人群健康重点干预、健康生活方式促进等方式,取得了喜人成果。中国石油长庆石化分公司开展健康高危人员筛查,共开展健康风险预警指导46次。

      实践表明,大力开展健康促进及群体健康干预,可有效提升职工作为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和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同时通过广泛的健康促进和宣教等活动,还能有效提升职工队伍对健康危险因素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激发出员工队伍“我要健康”的原动力。

    • 心理健康是影响职业人群健康的重要因素,采取措施消除职业紧张带来的负面问题,是保障安全健康的重要条件。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专门成立了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领导EAP工作。《员工健康管理规定》要求企业关注员工心理异常状况,每年评估员工健康状况,关注境内外艰苦地区、高原地区等特殊地区人员心理健康。疫情期间,针对重点地区、境外员工等重点人群开通了心理热线、组织心理调查、配发心理书籍等,为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双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中国石油国际勘探开发有限公司制定了促进员工心理健康工作计划,和专业咨询公司签订心理咨询服务合同,为员工提供一对一心理疏导、咨询、评估、团体辅导课等服务,帮助员工了解心理健康常识,掌握缓解压力、疏导不良情绪的常见方法。

      实践表明,通过持续开展EAP工作,为职工提供有关心理健康评估和诊疗咨询服务,重视心理慰藉,大大缓解了职工因为工作、生活等因素带来的压力问题,保障了职工心理健康、家庭和谐,提升了职工健康水平。

    • 根据《健康企业建设规范(试行)》的要求,健康企业的范围和内涵、要求源于职业健康,但比职业健康内容更加丰富,要求标准更高,基本覆盖了职工的全面健康管理。结合健康企业创建经验,笔者认为以下方面应重视解决。

    • 通常,工业企业现场工作环境管理标准对标的是国家安全、环保、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等,但是健康企业不仅仅要求专业管理达标,更要为职工提供整洁卫生、绿色环保、舒适优美和人性化的工作生产环境,站在人的角度来考量环境的健康问题,所以需要以更加高的标准、更加有效的措施,按照消除、替代、工程控制、个体防护等危害管控原则管好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这是健康企业建设的基本要求。

      比如部分化工企业现场管理各项指标都合格,但是仍然经常出现异味等问题,这主要是因为职业接触限值与人类嗅觉阈值存在差异,通常人的嗅觉对多数气味物质的感觉阈值都在10-9以下,而化学分析、仪器分析对气味物质的最低检出浓度在10-9 ~ 10-6数量级范围内[7]。以石油石化企业常见的硫化氢为例,其恶臭嗅阈为0.000 41(即硫化氢体积分数为10-6)[7],而其职业接触限值最高容许浓度为10 mg/m3 [8]。石油石化企业结合健康及环保有关规定,对现场无组织排放采取了系列封闭、回收等措施,如将储罐呼吸排放的废气进行尾气回收或焚烧,改用密闭取样,对于设备设施动静密封点等采取微量气体检测技术进行监测和处理,异味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 按照健康企业规范,生产生活用室不仅要满足清洁健康、卫生无死角等基本要求,更要从职工身心健康角度出发,实现环境优美、人性化的工作现场,配备医务室及应急救援装备等,为企业管理注入新的元素和要求。石油石化企业在创建过程中采取多种措施,强化对职工的健康服务,如对公共场所换气通风设施进行改造,建立新风系统,并将有关设备设施纳入企业设备专业日常维护管理;充分发动党群、工会及后勤等所属设施、场所,在中央控制室开辟休息室、图书室、茶吧等,为职工提供心情愉悦的工作场所。

    •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肌肉骨骼疾患、职业紧张等工作相关疾病凸显,逐步引起社会和政府、研究机构的广泛关注。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是由于从事具有过度用力、重复劳动、长时间固定体位或不自然体位作业等特征的职业活动,所引起的一系列肌肉骨骼不适症状和特征,通常以颈、肩、肘、腕、腰及下背部等部位不适,活动受限、或疼痛为主要表现,比如常见的鼠标手[9]。《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提出了预防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病的要求,该疾病与工作岗位的环境、具体作业等密切相关,应采取措施加强预防。

      职业紧张也叫职业应激,是指在某种职业环境下,客观需求与个人适应能力失衡导致的生理和心理压力。职业紧张的诱因有很多,分为人机关系、职业发展、组织结构、社会支持等。世界卫生组织称,“职业紧张”已成为全球范围的流行病。国内既往调查显示,汽车制造企业54.89%的工人有中度以上紧张反应[10],供电企业职工高度“职业紧张”检出率为52.9%[11]。职业紧张如果得不到有效缓解,长期下去会产生抑郁等严重后果,特别是对于一些安全风险较高行业,异常状态下当事人心里茫然、情绪失控,必须得到及时的调控和干预,否则有造成影响加大、事态加剧向不可控和恶性化负面延伸的可能性[12]

      石油石化企业通过开展工间操、眼保健操,普遍建立了EAP工作室,持续提升心理健康服务效果,引导和保障职工锻炼身体,劳逸结合,减轻工作给职工带来身体和心理的压力,得到职工的好评。

    • 心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以及肥胖、吸烟、饮酒、缺乏体力活动、不健康饮食习惯、不健康心理等是心脑血管疾病主要的但可改变的危险因素[13]。据估计,我国成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达到25.2%[14],血脂异常达到40.4%[15],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病率达到46.4%[16]。职业人群占成年人群的60%以上,由于在工作中存在职业紧张、工作压力大、久坐、经常熬夜加班、吸烟饮酒应酬等不良健康生活方式[17],且往往忽视自身健康问题,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甚至猝死的重点人群。实践证明,在工作人群中开展群体健康干预,倡导和促进健康生活方式,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 结合国家健康战略及企业实践成果,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落实,高效推进健康企业建设促进企业中心工作,造福职工。

    • 健康企业建设是将企业作为健康城市的重要“健康细胞”,是健康中国战略的具体举措。开展健康企业建设是顺应国家健康战略大形势,可以与企业职工团建结合起来,实现劳资双方的高度融洽,能够为完成企业中心任务提供坚强的人力资源保障。

    • 只有企业高层认可并大力推动健康企业建设,才能够充分调动各种资源,把健康企业建设与企业生产经营等管理结合起来,形成工作制度和管理程序,保障投入,形成健康管理提升的常态机制。

    • 全面、规范地履行《职业病防治法》及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赋予企业的职责,做好现场危害因素的管控,做好职业健康监护及异常处置,抓好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管理,不断采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从根本上消除和管控职业病危害因素,是保障健康企业建设的基本条件。

    • 进一步提高工作现场卫生标准,建设完善人机工效好、人性化的工作场所,推动工作相关疾病的预防和缓解;充分拥抱数字化、新技术,进一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的智能化程度。建设公园式厂区、花园式办公区等,为职工身心健康提供良好保障。

    • 为职工提供有效医疗保障,配置医务室等生产生活用室,配备AED等急救器材或药物,强化职工体检的保障,强化健康生活方式促进,对体检异常人员实施干预,努力避免职工在岗期间突发疾病或死亡,关注职工心理健康,大力开展EAP,推进员工全面健康提升。在开展健康干预和心理健康等服务中,要坚持职工自主、自愿的原则,切实保护个人隐私。

    • 健康企业建设的核心是给员工带来实实在在的健康提升。通过广泛开展宣传教育,进一步明确员工是个人身体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宣讲健康理念,引导健康行动,建立得到职工认同、有效的健康文化,激发广大职工的参与热情,为健康企业建设提供深厚的群众基础和长期推动力。

参考文献 (17)

目录

  • /

    返回文章
    返回